ZKX's LAB

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适合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进程间

2020-10-10知识31

一个APP实现两个进程作用是什么,像微信就有两个进程服务,想知道里面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现在的app越来越流行使用多个进程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app体量大。功能越发复杂化。所以使用多进程则可以避免内存过大直接奔溃。其次多个进程之间。可避免主程序被杀死。应用仍然存活。比如推送通知。就很需要这样。

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适合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进程间

一个APP实现两个进程作用是什么,像微信就有两个进程服务,想知道里面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现在的app越来越流行使用多个进程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app体量大。功能越发复杂化。所以使用多进程则可以避免内存过大直接奔溃。其次多个进程之间。可避免主程序被杀死。应用仍然存活。比如推送通知。就很需要这样。

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适合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进程间

什么是微内核,什么是宏内核?这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华为最新发布的鸿蒙系统采用了微内核架构,而安卓系统采用了宏内核。采用微内核架构的还有windows系统内核、塞班系统、google正在研发的Fuchsia系统(用于替代android)。宏内核 宏内核是指内核包含了操作系统绝大部分功能,比如网络协议、文件系统、硬件驱动等,这些模块具有很高的权限,各个模块系统开发难度相对较低。随着集成的模块越来越堵,内核不断增加,因此会出现类似安卓系统碎片化的问题,如果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崩溃,稳定性比较差。因此很多安卓手机,隔段时间就需要重启。微内核 鸿蒙系统采用了微内核架构,内核部分仅仅包括了操作系统基本的任务管理、内存分配回收等几个必要的模块,其他模块外挂在为微内核周边,不具有最高权限,作为单独的进程存在,而且互不打扰,稳定性比较好。未来LoT时代,微内核是发展趋势,鸿蒙操作系统、google正在研发的Funchsia系统均采用了微内核,微内核是跨平台、分布式硬件的关键技术,是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 随着5G网络的普及,万物互联以及LoT时代的到来,未来需要分布式架构支持多终端统一系统的运行,而多终端操作系统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微内核是未来“万物互联”时代发展趋势。如果觉得对你有。

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适合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进程间

微服务怎么实现?是前端还是后端的事? 学弟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就能做到前后分离,并且前端用比较受欢迎的vue,后端用当下比较火热的python,还能紧随微服务的趋势,真的是前途不可限量,其实微服务主要是后端的事,前端也可以微服务,但是一般情况下基本不用,所以对前端基本没啥影响,该怎么用还是怎么用,至于后端怎么实现微服务请听我细细道来。微服务的起源1、什么是微服务?微服务早由MartinFowler与JamesLewis于2014年共同提出,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微服务,什么是\"微\"、什么是\"服务\",微狭义来讲就是体积小、著名的\"2pizza团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解释。而所谓服务,一定要区别于系统,一个独立的系统可拆分成若干个小的服务,这些小的服务独立部署,服务与服务之间采用http轻量协议传输数据,每个服务独立性强。这样的设计实现了单个服务的高内聚,服务于服务之间低耦合的效果,我们把这些一个一个小的服务称为微服务。2、微服务架构的由来其实我们的服务架构经历过好几次转型:单体架构->;SOA架构->;微服务架构。单体架构单体架构是早起的架构系统,所有的功能模块都集成在一个项目中,所有的开发人员都是在这个项目中开发各自的模块,这样做的缺点是当项目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时。

微服务间的通信如何选择? 笔者做过公司多个项目的微服务架构和改造,就微服务间的通信这个问题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微服务间的通信,其实就是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通信模式的具体应用:远程过程调用、断路器、客户端发现、自注册、服务端发现、第三方注册、异步消息、事务性发件箱、事务日志拖尾、轮询发布者。笔者从三点来讲述如何选择微服务间的通信方式:基于同步远程过程调用模式的通信基于异步消息模式的通信使用异步消息提高可用性1 基于同步远程过程调用模式的通信使用基于远程过程调用(RPI)的进程间通信机制时,客户端想服务发送请求,服务处理该请求并发回响应。有些客户端可能会处在堵塞状态并等待响应,而其他客户端可能会有一个响应式的非阻塞架构。但与使用消息机制不同,客户端假定响应将及时到达。上图是典型的远程过程调用的工作原理。上图中的代理接口通常封装底层通信协议。比如常用的REST和gRPC。1.1 使用REST使用REST有如下优点:简单、大众认可可以使用浏览器扩展或者curl之类的命令行来测试http api支持直接请求/响应方式的通信;HTTP对防火墙友好;不需要中间代理,简化系统架构。不过也存在如下的不足:只支持请求/响应方式的通信;可能导致。

#微内核#后端技术#软件#前端架构#进程间通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