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和美学课本上的一致 俄文艺理论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谁提出的艺术源于生活: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较早较多较完整的论述具体谁说的我不知道,但是,具体含义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例子: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这一点说,比起日常的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是高了.或许不是很准确,但举个例子,文学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使得作品与现实有了差异,更强烈,更震撼,等等.“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翻译成英语:Arts are come from life and higher than life.
参考答案: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认为除文学外,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
跨专业考文艺学需要看哪些教材? 本人金融专业,今年大三,想跨专业考文艺学研究生,请问我该看哪些教材?求推荐,最好是文艺学专业的上课…
求助:请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考研初试指定参考书在哪里可以买到啊? 华师北门旧书店就有啊!别急,到时候会有很多学长学姐卖旧书的。我去年就是这样买到的。或者你找你们学校文学院的同学,一般用的课本都一样。文艺学:《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以上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语言学概论》(第二版)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初试的书目就是这些。我有。但我不在武汉。我们学校的学弟学妹应该也要的。武大的旧书店你也可以去找找。一般都是会有的。或者你跟。
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七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传统的习惯把文艺学分成三个门类: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都要求把历史的、现实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逻辑的研究结合起来。文学史重在对文学的历史研究;文学批评重在对文学的现实研究;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学习文艺美学应该看哪些书籍入门?谢谢 一般来说,看艺术概论。中外美术简史。这样比较快
北大文艺学考研参考书? 北大文2113艺学三个方向:文艺学01.文艺学02.文艺美学03.中国文学5261批评史4102考试科目有文学理论和文艺学专业基础1653:文学理论:01文艺学:文学理论 15002文艺美学:文艺美学 15003中国文学批评史 古代文论150文艺学专业基础:01文艺学:古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共100 大综合 5002文艺美学:古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共100 大综合 5003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 文学原理 共100 大综合 50主要教材有:(转载)【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历代文论选》参考书: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詹鍈《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刘熙载《艺概》,江苏古籍出版社郭绍虞、罗根泽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教材: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参考书目:洪子诚:《问题与方法》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