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的内容简介 传播学理论起源 方法 应用 txt

2020-10-10知识11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的作者简介 沃纳·赛佛林,1984年应邀访问中国,是首位访问中国的富布赖特奖新闻学教授。小詹姆斯·坦卡德,得克萨斯大学新闻系教授。《统计先驱者》一书的作者,与麦克尔·瑞恩合著《基础新闻报道》。主译者郭镇之,1978年春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本科,后成为研究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1982年秋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秋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1989年初获新闻学博士学位。曾出访加拿大和美国,现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研究员,主要讲授广播电视史和外国广播电视。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的内容简介 在准备《传播理论》的第四个版本时,本书试图对第三个版本问世以来传播领域和大众传播理论的变化作出反应,我们也试图对采用这本教材的许多教师的改进建议作出答复。在讨论议程设置、知识沟、教养理论、沉默的螺旋和使用与满足研究等重要理论领域的章节我们补充了新的材料,将最近的研究纳入了讨论。我们的修改也包括科学方法和模式的章节,增加了媒介所有制一节,并对全书章节补充了新近的例子。新增加的部分涉及新式新闻、公共新闻学、图像的视觉修辞方法、媒介构造和真实的社会结构等。与前面三个版本一样,本书主要针对以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新闻业、广告业、公共关系业、广播、电视、电影和电子印刷—为职业追求的本科生以及需要了解大众传播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读者。本书也适用于向研究生介绍大众传播理论的课程。

郭庆光99年版的《传播学教程》有提到第三者效果么?在哪一章哪一节? 这本书里貌似没有,赛佛林的《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及应用》第十三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提到了,并且进行了详细阐释:详情如下—1、第三者效果是由戴维森提出的,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者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可能受到很大影响。2、第三者效果两个主要假设感知假设:人们会觉得某条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的效果。行为假设:由于这种感知,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3、第三者效果的一个方面认为,个人和对照群体的社会距离越大,第三者效果越明显。另有一项研究认为,最关键的变量可能不是社会距离,而是感觉上的接触可能性。4、对第三者效果的一个有趣解释是,人们其实比自己认为的更容易受到大众媒介的影响。第三者效果假设认为,人们觉得其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大众媒介的影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当然可能错误理解了(低估了)消息对他们的影响。

求购《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亚马逊有卖的,你看作者是不是同一人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沃纳·J.赛佛林(werner J.sevenin)、小詹姆土·W.卡德(James WTankard Jr)、郭镇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01出版)

#大众传播#传播学#传播效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