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高颖:点亮“光明” 守护眼健康

2020-07-20新闻3

原标题:高颖:点亮“光明” 守护眼健康

3分钟,完成一台手术;25秒,决定一台手术的成败。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中心,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有。而主刀之一,正是该院眼科副主任高颖。

在眼球上动刀,考验的不仅是一位眼科医生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更是责任、耐心和细心。即便已经做了成千上万例眼部手术,他始终怀着做第一例手术时的敬畏初心,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患者,勤勉守护“光明”,助力眼科创新。

35年坚守,点亮眼疾患者“光明”

35年,这是高颖在眼科临床一线坚守的时间。来自婺城区琅琊镇的老叶祖孙三代就是他最好的见证者。上世纪90年代初,老叶患有家族性白内障,找到彼时刚在业界崭露头角的高颖,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至今未再复发。2003年,老叶的儿子同样受到家族性白内障的困扰,再次向高颖求助,手术很顺利。今年,高颖又为老叶的孙子做了微创白内障手术。三代人,为何指定要同一位医生救治?“我们看中的不只是高医生的技术,更钦佩他的医德。”这是老叶祖孙三代共同的心声。

在同事眼里,高颖外表儒雅,但对手术数据要求非常严苛,小到一个数字、一个标点,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误差。在他看来,在眼球上动刀子,容不得半点松懈,就讲究三个字:精、细、准,所以提前做好功课非常重要。因此,在术前,他总是全心全意为每一个患者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施行有效的手术,每天一早到病房时,还会把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先查看一遍,做好万全准备再进手术室。

更难得的是,哪怕是碰上手术特别多的日子,不管再累再晚,高颖也会在下班前到当天做完手术的病人床头细心嘱咐,晚上需要点哪种眼药水,要点几次。遇上有困难的患者,比如不识字的老人,他会帮他们做好标记,不厌其烦。

高龄老人朱奶奶双眼患有白内障,几乎失明,对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但是,由于她驼背近90度,晚上睡觉都无法平躺,更别说接受手术了。由于手术难度巨大,老人四处求医无果。高颖知道这个情况后,通过多方询问找到她的住处,上门问诊。“我了解到,老人平时晚上睡觉,把所有的棉被垫在身下勉强能躺15分钟。也就是说,我需要在这15分钟之内完成从麻醉到摘出白内障再植入人工晶体的过程,否则手术就会半途而废。”面对这个困难重重的挑战,他没有退缩,经过周密安排,高颖与团队齐心协力,9分钟就完成了手术。术后,朱奶奶激动不已,在高颖的帮助下,她终于再次看清楚了这个世界。

除了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高颖还主动承担去基层医院眼科的医疗帮扶工作,为家庭有困难的患者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勇挑重担,打造屈光手术平台

2015年,由于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需要,金华市中心医院成立眼科中心,决定由高颖从开展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着手,建立屈光手术平台。当时的他在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相关眼疾等专业领域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造诣,但对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还不甚熟悉,加之平日里工作已经非常繁忙,突然一下子要“转行”,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高颖还是毅然挑起了这个重担。他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经常是刚结束周二一整天的专家门诊,就连夜乘高铁赶赴外地学习,周五再赶回金华,利用周六时间完成多台手术。短短几年时间里,他脸上的皱纹多了,黑发变白了,家人和同事都深切感受到他的辛劳。这些付出终结硕果,慕名前来眼科中心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来自省外,甚至国外的求诊者。经过五年的奋斗,高颖带着团队打造出了广受业内认可的屈光手术平台,也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除了钻研业务,高颖还重视科研工作,按照常规处理流程,每次在全飞秒激光矫正近视手术中取出的角膜透镜都会被丢弃,他感到很可惜,于是“突发奇想”,如果将这些废弃的角膜透镜应用到角膜移植领域,是否就能“变废为宝”?据此,高颖申报了省级科研项目来实现自己的创新发现,最终获得成功。

如今,高颖身兼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康复学会视觉功能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金华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委等重任,除了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工作,每年还要承担各级继续教育项目教学工作。

虽然工作越来越忙,高颖仍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坚持不定期去中小学作“近视防控与矫正”科普讲座,教孩子们正确的用眼习惯和预防近视的方法。在他看来,少儿近视眼的防控比配镜矫正和手术治疗更重要也更关键,他将一直为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这个目标而努力,将眼睛的光明守护到底。

文字丨吴骞

编辑丨方文心

郑秀娟:以心换心 守护母婴平安

胡旻:筑牢女性健康“防护网”

傅慎文:一双巧手 挽救无数生命

点亮“光明”,守护眼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