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为什么有的品种发病重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不育株

2020-10-10知识10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细菌性病害么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病毒病,是黑尾叶禅传播。预防为主,首先要防治好蚜虫,飞虱,叶禅等,控制传染源。可以用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吗啉呱,苦.钙.硫磺复配剂,香菇多糖,宁南霉素,植病灵等加锌加叶面肥加吡虫啉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为什么有的品种发病重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不育株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现与发生概况 2001年,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在我国广东省阳西县被发现,其症状虽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类似,但由于该地区并无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分布,且病害症状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略有不同,即该感病植株出现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形成倒生须根。经分子生物学鉴定,此种新型病毒病病原基因组S9、S10两个片段全长核苷酸序列无论在核苷酸组成、末端序列及基因排列上均具斐济病毒特征,但其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10相应片段核苷酸同一率为80%左右,在当时此病原病毒被认为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一个新株系或变种。随后周国辉等人通过研究该病原病毒粒体形态、所致水稻细胞病理学特征、自然寄主范围、传毒昆虫种类及其传毒特性、病毒基因组特性及电泳图谱、病毒基因组S9、S10序列后,认为该病毒应为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第2组的一个新种,暂定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2002年至2008年期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华南局部地区为害。2009年,湖南、广东、江西等9省(自治区)水稻受害面积超过30万公顷。2010年,受传毒介体多、毒源充足等因素影响,该病发生明显重于2009年。在我国广西、广东、江西、湖南、福建、贵州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为什么有的品种发病重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不育株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是怎样传播和防治的? 发生危害:一般寄主植物幼嫩时较易感病,感染率高,潜育期短,损失最大。稻、麦在分蘖盛期前最易感染,发病后几乎不穗不实,分蘖盛期后抗性日增,发病损失也轻。不同生育期的感病性不同,如晚粳农垦58,三叶期接种株发病率为91.7%,分蘖期接种为66.7%~31.8%。不同温度下潜育期不同,在21.8~22.3℃下为23~42d,多数23~28d;在25.1~26.20℃下为14~32d,多数14~25d;在26.6~31.20℃下为10~19d。寄主种类不同潜育期也不同,在上述三种温度条件下接种玉米的潜育期,分别为11~29d(多数13~20d);5~25d(多数5~9d);5~16d(多数5~6d),比水稻分别缩短3~18d。田间发病时期,在江南双季早稻和一季中稻秧田期一般很少发病。二熟制绿肥田早稻,在水稻分蘖盛期始见病株,乳熟期达发病高峰。三熟制春花田早稻,在孕穗期初见发病,乳熟期达发病高峰。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在秧田期即可见到病株,一季晚稻本田自插秧后病株逐步增加,到抽穗期达发病高峰。双季晚稻以分蘖末期到孕穗期病株增加最快,抽穗期达发病高峰。传播方法:汁液不传,飞虱持久性、增殖型、不经卵传毒。传毒介体:传毒昆虫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为主,白带飞虱Ribautodelphax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为什么有的品种发病重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不育株

水稻黑条矮缩病有什么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1.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并能同时移栽。清除田边杂草,压低虫源、毒源。2.治虫防病注意秧田、本田前期防治,还要注意麦田防虫。抓住一代成虫从麦田迁向稻田和二、三。

#水稻#水稻品种#农业#三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