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娱乐水平十分有限,不像现在有遍地的电子娱乐设备,或是灯红酒绿的街头去处,他们可以打发时间的对象非常有限。那么日理万机的皇帝空闲时又是怎么打发时间的呢?我们以康熙皇帝为例,他是一位十分勤勉的皇帝,闲暇时喜欢找大臣们陪自己下棋。
但是和皇帝下棋是一门学问,皇上不能输棋,大臣不能赢。关键是大臣们输棋还要输得有技巧,不能被皇帝看出来放水放得太明显,否则有些皇帝会觉得大臣看不起自己。所以和皇帝对弈对一个大臣智商和情商的双重考验。下岗和下棋,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康熙三十七年,皇帝去木兰围场狩猎,这是满清皇室的惯例,沿袭老祖宗不忘马背上的历史。而康熙除了狩猎之外,此行还要召见蒙古诸王。结果走着走着,康熙的棋瘾犯了。
当时康熙刚学会下棋不久,棋瘾很重,作为九五之尊,他有着天底下最大的权力,于是他命人就地设下棋盘,随手招来大臣陪自己下一局。
第一个上场的是大臣李光地。李光地为官多年,深知康熙的秉性。他一个子都不敢赢皇帝,在康熙手下,输得一塌糊涂。康熙挥挥手,又喊来了第二位大臣,结果一连喊来几位大臣,都是效仿李光地的做法,一向优越感十足的康熙这次难得较了真,他伸伸懒腰,走出营帐外,当众宣布:你们谁今天和朕对弈,赢了的,重重有赏。
大臣们笑着打哈哈,谁也不敢接这话。但是这里不仅有官场上的老油条,还有懵懂天真的侍卫。一位叫那仁福的末等侍卫高兴地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陪皇帝下一盘。要说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呢,几位有良心的大臣们拼命对侍卫使眼色,可小伙子已经沉浸在“重重有赏”中,什么都看不到了。
那仁福的确是个下棋高手,他和康熙下了几步,康熙就已经眉头紧皱;接着,那仁福的3个卒子过了河,康熙的脸上已经布满寒霜;待到那仁福将康熙的“车”踩掉一个时,康熙的尴尬和盛怒已经掩盖不住了。
身边极有眼色的小太监,眼看形势越来越不对,不得不在内心为那仁福的“勇猛”感慨了一番。
为了缓解局面,小太监往外走了一回,又装作高兴的样子进来报告康熙,皇上,猛虎刚刚从山下经过了!康熙一听,小太监很上道啊!于是他“兴趣盎然”地拿起身边的弓箭,跟着小太监往外走,临走时,康熙回过头来,对着那仁福解释道,你就在这里守着棋局,等我猎到老虎就回来!
小太监听到这话,就知道那仁福的结局已定。他内心默默给侍卫点了个蜡烛,就跟着康熙出门了。到了山下,哪里还有什么老虎。
小太监及时救场,康熙“遁逃”才是真。没有找到老虎的康熙,顺势就返回皇宫,该吃吃,该喝喝,木兰围场侍卫的事儿压根不往心里搁。
那仁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侍卫做得好好的,没有熬到下岗,就等来了下棋。
死于尽忠职守?
要说康熙做事情最圆滑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本可以装作完全不记得,轻轻把这件事揭过去,但是下棋这件事不能停啊,所以要想以后一直有人陪自己下棋,这侍卫的事情就要处理好。于是半个月后,康熙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再一次奔赴木兰围场赴约。
等康熙再来到上次两人对弈的地方时,那仁福还是以跪着的姿势等待康熙到来,不过这时候的那仁福,已经被活活饿死了。因为那仁福是奉旨跪在原处等着的,上位者没有要求他起来,也不曾安排吃喝,所以他只好一直跪在那儿,最后被饿死了,也是他谨记皇命,是对皇帝忠诚的表现。
看到那仁福的下场,康熙做出痛心疾首的态度,表示自己十分痛心、羞愧。他说,做皇帝的,连守信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当皇帝呢?
这件事后,康熙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再也不曾失信于人。而在下棋事件中殒命的小侍卫,他的家人得到了一笔不菲的体恤银子,连他本人后事也被安排得妥妥的,这是康熙为了不让继续陪他下棋人寒心的做法。
表面上看,是康熙的一时疏忽,那仁福的“尽忠职守”,才造成了这一场惨剧,可实际上,从那仁福被“赏赐”蒙蔽心智的那一刻,其实就注定了他最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