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老瓷的胎质特点 瓷器的胎釉都有哪些特征

2020-10-10知识7

瓷器的胎釉都有哪些特征 瓷器的胎质。大致而言,宋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多粗;底不露胎之器,瓷质一般较好,通常有支钉痕。元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较粗。明初瓷器底足露胎,瓷质较细;明代中后期有款瓷器底足大多挂釉也有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也有底足露胎的。清三代瓷器与明代瓷器相仿;清中叶以后,瓷器底足露胎的情况就很少见了。无论任何时代的瓷器器皿,即便施满釉,仍能在圈足的边沿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看出胎质火化的呈色。例如元代瓷胎大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大多白洁细腻而且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5633938杂质很少,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胎质成色能够反映出胎土的配料,如宋代龙泉窑生产的粉青、梅子青,其胎色为白中带灰,就是采用了瓷石加紫金土的配方。如元代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就是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瓷胎的洁白细腻程度和杂质的多少,能够反映出瓷器生产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比如明代永乐、宣德的砂底器皿,因其选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精细,虽然难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黑褐色的星点,但已少有元瓷底足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摩多有温润细腻之感。明末清初的砂底器以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就达不到永乐、宣德瓷那般细腻温润。

老瓷的胎质特点 瓷器的胎釉都有哪些特征

什么叫瓷器的胎质……? 楼上的答的很好,但是,玻璃釉就是玻璃铀.瓷铀就是瓷铀.它代表一个的特点.不管怎麽说明代正和和之元青花.现在是造不出来的.

老瓷的胎质特点 瓷器的胎釉都有哪些特征

中国古代有那几大名窑?各种窑的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2113有八大名窑,分别是:越窑、耀州窑、龙泉5261窑、定4102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和建窑1653。1、越窑:越窑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主要特点:主要生产青瓷。宋代越窑在胎釉制作上与五代无大异。北宋的造型更加精巧,装饰方法很多,细线划花装饰比较普遍。对周边窑口影响较大。2、耀州窑: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创烧于唐代,五代宋初受越窑影响专烧青瓷。宋金时期是极盛时期,金末走向衰落。主要特点:北宋早期,胎青灰色,釉青中闪黄。碗多素面。中期釉色趋于稳定,瓷胎变薄,釉匀,产量大。造型多样,装饰有印花、刻花、“半刀泥”最具特点。纹饰多为花卉。晚期胎釉造型与中期无异,胎更薄,器形更小,纹饰满,质量提高。金代质量有所下降。3、龙泉窑: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始烧于五代,一直到清代才败落。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瓷胎胎土致密、玻璃质感强,胎色灰白釉色水青。装饰有细线划花。南宋时发展出白胎青瓷(主流)和黑胎青瓷(紫口铁足为其特征)。4、定窑:定窑的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定窑创。

老瓷的胎质特点 瓷器的胎釉都有哪些特征

怎样辨别新老瓷器(胎质老化鉴定方法)新老瓷的区别的本质是 新老瓷器鉴定方法:1、胎质釉色看仔细商周时代胎质情况:鉴定一件古瓷器一定要仔细看胎釉,从胎质、釉色可以基本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如果我们发现一件古瓷符合上述特征,则其基本属原始青瓷。明朝永乐时期胎质情况:明永乐、宣德、清康熙的江西瓷器,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他瓷器中所没有的。明朝宣德时期胎质情况:明宣德与明永乐时间虽然接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瓷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清朝康熙时期胎质情况:清康熙瓷器,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瓷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有时还有缩釉。

怎么通过胎质来辨别瓷器的新老啊 胎质鉴2113定应注意把握一下几5261点:一是观察瓷器胎土是否4102经过人工淘洗。明清瓷器制作程序很规范,胎1653土都要经过人工淘洗,因而胎质显得干净。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二是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明清瓷器制坯前的制泥是人工,人工制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现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用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三是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以及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四是观察胎质是否滋润活泛。老瓷器制作用的胎泥都经过陈腐,加上露胎部分长期与外界物质和空气接触,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胎质有滋润活泛的感觉;仿品瓷器的胎质一般则较为硬、呆、不活。

#文化#釉色#宋朝#瓷器#清代瓷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