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好奇不?杭州的道路也有健康码了,坑洞、沉陷、裂缝等毛病自动拍照上“云”端

2020-07-20新闻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毅恒

“开车从杭州新天地到市中心,沿着东新路北向南行驶,过东新路绍兴路路口的地面道路时,‘哐当’一声,感觉底盘都磕到了。”杭州的沈女士对那天雨夜碰到的坑,心有余悸,“还好还好,回到家看了一圈外观,没磕碰的痕迹,后来去4S店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像沈女士碰到的类似市政道路问题,以后不用她反映,自动就能在“云上城管”直观地看到,并快速解决。

今天(7月20日),杭州市下城区城管局的“云上城管”三期建设全部调试完成并正式上线,最大的亮点就是这项道路健康监测和管理。下城区作为试点,先行一步,全市铺开也已在计划之中。

作为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一项“工程”,它到底有多聪明?杭州下城区城管局今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来告诉大家。

视觉中国 供图

打开后台的地图,可以看到整个下城区的每条道路都被划分为成千上万个平方米级的评价点位,每一个平方米的点位都打上了红、黄、绿色的色块。绿码表示道路健康,红码不健康,黄码介于两者之间,属于亚健康。数据积累,前期是靠出租车司机的手机装上“传感器”跑出来的,目前已跑出了绕地球20圈70万公里的基础数据。

密密麻麻的道路黄绿红码点位界面

下城区176市政道路,全部列入了“云上城管”的监测范围内,主要病害类型有坑洞、沉陷、修槽、补丁、缺陷井盖、桥头跳车等16种类型。

以东新路为例,由于建设影响,路面问题比较多。当放大地图,随机点击红码点位,跳出一张照片,并标注了7月17日7点21分,在东新路与和平东路交叉口80米处,路面有缺陷井盖问题,病害得分为55分。

画框处为东新路的问题点位

系统监测到的东新路路面一点位问题的后台界面

“这一问题并不是通过人工巡检发现的,而是通过我们的这套道路健康监测和管理系统,分类识别后,智能推送给我们的。”下城区城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解释。

道路问题是怎么拍摄的?系统的开发者说,目前他们在100多辆公交车、出租车、曹操专车和城管的执法车、洒水车等车底部安装一个小盒子,当它们经过下城区的道路时,会采集海量的图像信息,用云计算和图形识别技术,对道路进行智能研判和分析筛选,这样就能将道路病害的照片直观呈现在平台上。

“路面问题发现平均用时能由原先的5~7天,缩短到1~2天,系统实现了主支干道全覆盖,主要道路覆盖率近100%,次干道路覆盖率超过92%,点位覆盖率超过90%。”

有图就有真相吗?也并非如此。从前期实践来看,比如沉降问题,照片上看并不厉害,但数据看可能较严重,后台人员将这单维修任务派给养护部门,前往现场查看维修。

手机端接收到需要处理点位的界面

当红码出现时,“云上城管“自动推送相应的路面病害信息,并生成包含照片、类型、位置等详细信息的工单,派发到一线养护人员的手机App中。在完成养护修复后,平台中相应的点位红码通过了养护效果评价即可转为绿码。

“云上城管”三期试运行中,平均每天上报问题数量超过200个,病害分型准确率超过90%,平均病害响应修复时间缩减到48小时以内,严重病害响应修复时间不超过24小时,“8月31日发现的,都要求在24小时内修复。”下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病害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城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