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电子的双缝干涉 延迟实验

2020-10-10知识6

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到底验证了什么,为什么说它的实验结果很恐怖?

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到底验证了什么,为什么说它的实验结果很恐怖? 你观察一只飞行中的蚊子时,尽管它不停的飞来飞去,但实际上它在每一个时间点里只会出现在一个位置,这就…

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因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单个电子也能相互干涉,形成干涉条纹图案;另外延迟实验竟然还颠倒因果,“未来改变现在”,简直就像“鬼魅”般的恐怖。1807年,托马斯.杨在《自然哲学讲义》中描述了他的一个光学实验,将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两条夹缝的纸前面,这时纸后的屏幕上投射出了一排明暗相间条纹图案。这是著名的量子光学实验—“双缝干涉实验”。1818年,菲涅耳解释了这个光的偏振现象,提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完善了光的衍射理论,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就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实多数量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量子具有叠加特征及“概率幅”,费曼曾指出“概率幅”就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率幅是复数,在量子力学的对应关系是Pr(B|A)=||A>;|2。对于双缝干涉实验可以解释为“单个电子通过某一信道落在屏幕上某处的概率幅与另一信道是否打开无关”。单光子双缝干涉实验如果是传统的认知,单个电子或光子无法形成干涉条纹图案。而在量子力学中,粒子有波粒二象性,粒子与波处于叠加态,就是概率叠加态。用普通的话说就是“一只关在箱子里的猫已经死了,却又活着”;“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却又是虚拟的”;“你已经在纽约,却还在巴黎流连忘返”。后来经无数实验。

#科普#科学#光的衍射#延迟实验#双缝干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