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的由来 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抗战期间在河北任丘驻过吗

2020-10-10知识6

华北军区的发展历史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保卫华北战略基地,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于6月恢复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纵队。在国民党军东西夹击张家口的形势下,从7月31日至10月20日,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及张家口保卫战。10月下旬,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河北涞源召开会议,认真总结张家口失守前后的作战经验,确定必须坚持运动战和歼灭战的方针,力求主动作战,并在部队中广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随后取得了易满战役的胜利。12月,晋察冀军区经请示中共中央军委同意,撤销了野战军指挥机构,第 1纵队奉命调回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军区除冀晋、冀中、冀东(原属冀热辽军区)不变外,冀察军区与张家口卫戍区合编为察哈尔军区;热河、热辽(原均属冀热辽军区)军区分别改编为冀热察、冀热辽军区。1947年3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河北省安国县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力争主动,摆脱被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并作出了加强军内和军民团结、整顿纪律及进行土地改革教育的决定。4月20日,冀察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 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4~6月,军区部队连续取得了。

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的由来 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抗战期间在河北任丘驻过吗

晋察冀野战军的历史沿革 1945年11月,为适应在晋察和冀热辽两个方向同国民党军队作战需要,晋察冀军区分别组建了两只机动作战的野战军。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聂荣臻兼任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耿飚任副参谋长,下辖冀察(郭天民)纵队、冀中(杨成武)纵队,冀晋(陈正湘)纵队共三个纵队。第一野战军负责打击绥远方向傅作义、阎锡山部国民党军队,协同晋绥军区部队作战。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萧克兼任司令员,罗瑞卿兼政治委员,彭寿生任参谋长,下辖晋冀鲁豫第一纵队(原奉调赴东北,后改归晋察冀建制)、热辽(黄永胜)纵队、冀东(詹才芳)纵队、冀察(刘道生)纵队、冀晋(赵尔陆)纵队、冀中(黄寿发)纵队,共六个纵队。第二野战军负责打击进犯冀热辽地区国民党军队,协同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晋察冀军区两个野战军(含晋冀鲁豫第一纵队)共有9个野战纵队,26个旅,81个团,合计20余万人。全晋察冀军区共有部队31万多人。同年12月15日,晋察冀军区撤销第一野战军指挥机构,将第二野战军指挥机构与冀热辽军区机关合并,改称冀察热辽军区。野战部队归晋察冀军区直辖。1946年3月1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发出《关于复原工作的决定》。据此,全军区复员转业约10万人,占全军区部队的三分之一。。

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的由来 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抗战期间在河北任丘驻过吗

晋察冀是哪三省

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的由来 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抗战期间在河北任丘驻过吗

晋察冀中的晋和冀分别指哪些地区? 一、2113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地5261区总4102称,包括山西省、河北省和1653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晋指的是山西省,冀指的是河北省。如图所示:二、晋察冀地区简介: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和后勤给养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被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抗战期间在河北任丘驻过吗 “为适应根据地不断扩大和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指示,从1944年10月开始到年底,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冀晋军区辖第2-4军分区,。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1945年有哪些战役?

华北军区的初建 1948年5月20日,根据 中共中央5月9日的决定,为适应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 转入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后唐延杰),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王世英任副参谋长,蔡树藩任政治部副 主任(后张南生、张致祥)。所属野战部队(即华北野战 军)编为2个兵团:第1兵团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第13、第14纵队;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第6纵队。军区直辖第1、第7纵队和炮兵第1、第2旅及华北军政大学、冀中军区(孙毅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唐延杰任司令员,赵振声任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赵健民任司令员,潘复生任政治委员)、太行军区(鲁瑞林任司令员,赖若愚任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徐深吉任司令员,王从吾任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刘忠任司令员,王鹤峰任政治委员)。全区部队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两大军区合并时,第1兵团刚结束3月份发起的临汾战役,随后于6~7。

晋察冀军区的历史沿革 1938年5月初,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辖第7、8、9、10支队,各支队分别兼军分区领导机构。9月,第3纵队在大清河两岸及其以北地区收编了几股杂色武装,并成立了第5军分区。同时,晋察冀军区和八路军第120师各一部在平西地区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辖第11、12支队和骑兵大队、独立营,共5000余人,执行挺进冀东的任务。7月,第4纵队主力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发动和领导冀东暴动,起义武装先后发展到10万人,但起义部队随即被日军打垮。1938年9月至10月,日军调集了五万兵力分二十五路向晋察冀边区腹地五台、阜平、涞源等地大举围攻。晋察冀边区军民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指导下,经过四十八天激战,粉碎了敌人的围攻,保卫了根据地。到1938年10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拥有两个政治主任公署、八个专署、七十二个抗日县政府和一千二百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1939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由第4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正式组成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在此期间,抗大第2分校在陈伯钧校长率领下进至河北省灵寿县。

晋察冀军区的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察冀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河北省大部和山西省、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北省)、热河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边界地区创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是八路军在晋察冀边区的最高领导机关。

#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野战军#中国军区#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