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春来江水绿於蓝 青,取之于蓝的之什么意思?

2020-07-20知识9

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是什么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 春天来了,江水极其清澈,碧绿得像蓼蓝(一种植物,靛青色)一样 蓝――一种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主要是由_____引起的[ ] A.藻类植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全诗 忆江南①【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能不忆江南。【作者】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31393632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注释】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②谙(音安):熟悉。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品评】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青,取之于蓝的之什么意思? 1、解释 之:代词指它。这里是指”青;2、出处 荀子所作的文章《劝学》;原句如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注释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春来江水绿如兰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后一句是什么 比喻,把春水比作蓝草.上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也是比喻)结尾句:能不忆江南?(反问)愿合作愉快。春来湖江水绿如蓝的如是什么意思 如:好像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 江水碧绿的好像是蓝色的一样。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扩展资料:赏析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中的色彩在诗句中有什么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关于色彩的描述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冲击,描写生动,如在眼前。小学1年级语文里面有个忆江南里面的注释和诗意是什么 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曾:曾经.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诗意: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忆江南#能不忆江南#于蓝#白居易#风景旧曾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