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税前利润和税前经营利润的区别和联系 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税前利润是指在所得税完税前的利润,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以及流转税后的利润,叫税前利润,在这个基础上缴纳企业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传统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税前经营利润=利润总额+管理用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管理用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传统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税前经营利润=息税前利润-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完全成本法和贡献边际法编制利润表为什么会有利润差别?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各有何特点?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问:1、完全成本法的特点所谓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363393565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其特点是:(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并不十分重要。(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2、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所谓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
贡献式利润表与职能式利润表的区别 贡献式损益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毛益,相对的,职能式损益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贡献毛益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以变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偿固定成本并创造利润的数额,可按单位产品或企业各种产品计算。营业毛利指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原进购价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