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孔子说:“从前我听了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年纪大了、人生经验多了,听了一个人说的话,还要观察观察他的行为.这个改.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该如何理解?你怎么看?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评述】道是什么?道德是什么?良知是什么?这都是同一个问题。其实所谓的道,儒家认为道就是良知与行动的合二为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似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其里面的涵义与力量却很少人能真的明白。如果能明白,做大事不在话下。因为这道是可以一以贯之,是可以举一反三。正如王阳明说的:“千事万事只是良知这一事”。也由此可见,良知这一件事情,也是可以变成千事万事的。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是的。就说企业的制度吧!大家都知道企业制度有上下班时间,有绩效考核,有成本控制等等。但是这些制度是凭空出来的吗?不是!这些制度坦白说只是为了考核勤奋。勤奋是什么?是品德。大家想想看,企业没有规定上下班时间,如何证明这个人勤奋。可见,在说上下班时间时(行)已经包含道德了。王阳明:“知中已有行在,行中已有知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换成白话来说:所谓的行已经有良知在,所谓的知也已经有行在。所以,看人做事,一定要以道,一定要以知行是否合一、心物是否一体来断定事物。只有如此,才能辨是非,才能做正确的决策,正确的事,。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什么意思? 意思: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小故事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也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是变化发 C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开始我对于人听他说什么就相信他是这么做的,而现在我对于人,除了听他怎么说还要要看他怎么做。这道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很简单的看出从信其行到观其行的认识上的变化和发展,而且从答案上也可以看出①是正确的。这道题并未涉及到认识的来源问题所以④是不选的,从一开始的听就信到自己去观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答案选择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