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俺最近想读读佛经的论藏,尤其是《发智论》、《大毗婆沙论》这两部论,大家是否可推荐一些导读材料? 大毗婆沙论 pi还是bi

2020-10-09知识13

佛教“六时吉祥”的“六时”指什么? 指昼夜2113六时。就是将一昼夜分为六时,5261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为昼三时4102)、初夜1653、中夜、后夜(以上为夜三时)。依《西域记》卷二所述,在印度,时间的最小单位称为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为一昼夜。昼夜六时勤行,为印度以来所行,我国东晋庐山慧远作水时计(又称莲华漏),在六时行道。隋代信行制昼夜六时发愿文,善导作往生礼赞(六时礼赞),主张各六时必须拜佛忏悔。又六时之中,初三时称三时,而有三时念佛、三时坐禅之说。扩展资料:佛教,以此种时间区分来行事,所以经论之中多有六时之说。比如,在《舍利弗悔过经》云(大正24·1090a)就有这样的记载:常以平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时,澡漱整衣服,叉手礼拜十方,自在所向当悔过。此外,有关昼夜之分,另有八时之说,即昼四时、夜四时,每时又分四分。按内地24小时制,大概时间:初夜 18:00-22:00;中夜 22:00-02:00;后夜02:00-06:00;晨朝06:00-10:00;日中 10:00-14:00;日末:14:00-18:00。参考资料来源:-六时吉祥-六时

俺最近想读读佛经的论藏,尤其是《发智论》、《大毗婆沙论》这两部论,大家是否可推荐一些导读材料?

关于《大毗婆沙论》的一点疑问? 色等非欲。胜义欲者。谓于彼爱然经颂说。彼是欲者是欲具故。又如于退具立以退名。如契经说。有五因缘令时…

佛教中的,贪,嗔,痴,慢,疑,分别什么意思呢?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63662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1、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至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除了吃饭和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受生活,同时又像办法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又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2、嗔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3、痴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

“水、风、地、火”四大元素的进阶是什么? 四元素说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巴比伦人和埃及人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4313365曾经把水,后来又把空气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组成元素。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又加上第四元素火,并且设想在元素形成之前还有一种原始物质。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火使水蒸发,产生陆地,水气上升把火围在云雾的圆管里。人们眼中看见象是天体的东西,就是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们能从洞眼中望见里面的火。另一个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则把气或者空气看作是原始物质,并把其他元素说成是由空气组成。空气变得稀薄后就成了火。他的论证是,空气从嘴里呼出来是热的,而在压力下喷出来时则感到是冷的。同样,通过凝聚的过程,气先是变成水,然后变成土。这些元素之间的差异只是量变的结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气。现在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系统提出这一学说的第一个人。他认为万物由四种元素土、气、水、火组成,这种元素是永恒存在的,又认为这四种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觉的两两对立的性质。进而推论世界上。

佛教中所说的心与性的区别是什么 阿弥陀佛 佛经中的心,多是指妄心。如“觀心?o常”的心,就是与《金?說的“三心不可得”都是一个意思。心是指妄念,人的各种念头。性,则是众生的根本,是法性,是真我,是。

佛教中的贪、瞋、痴、慢、疑怎么解释 http://www.fowang.org/fxd/result2.php?srword=%CC%B0&Submit=%B2%E9%D1%AF&srmode=2&srcd1=1&srcd3=1&srcd5=1&srcd7=1&srcd2=1&srcd4=1&srcd6=1&pagesize=20 贪实例:贪2113财 贪色 贪吃 贪睡5261http://www.fowang.org/fxd/result2.php?srword=%C8%FD%B6%BE&Submit=%B2%E9%D1%AF&srmode=2&srcd1=1&srcd3=1&srcd5=1&srcd7=1&srcd2=1&srcd4=1&srcd6=1&pagesize=20 三毒:贪嗔痴嗔恚:4102生气 怨恨痴:愚痴,1653事情分不出好坏,造业而欢喜,积福而吝惜【慢】《佛学大词典》梵语ma^na,巴利语同。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俱舍宗以之为四十六心所中的八不定地法之一,唯识宗则以之为五十一心所中的六根本烦恼之一。即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胜劣、好恶等,而生起轻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称为慢;亦即轻蔑、自负之意。慢有种种分类,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俱舍论卷十九列举七慢:(一)慢,对劣于自己之人,认为自己较殊胜;而对与自己同等之人,谓与自己同等而令心起高慢。(二)过慢(梵ati-ma^na),对与自己同等之人,硬说自己胜过对方;对胜过自己之人,亦偏说对方与自己同等。(三)慢过慢(梵ma^na^ti-ma^na),对胜过自己之人,起相反之看法,认为自己胜过对方。。

#大毗婆沙论#读书#文化#佛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