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因为混凝原理化学混凝的机2113理至今仍未完5261全清楚。因为它涉及的因素很多,4102如水中杂质的1653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pH值、碱度,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等。但归结起来,可以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作用:(1)压缩双电层作用 如前所述,水中胶粒能维持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主要是由于胶粒的∫电位。如能消除或降低胶粒的∫电位,就有可能使微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在水中投加电解质—混凝剂可达此目的。例如天然水中带负电荷的粘土胶粒,在投入铁盐或铝盐等混凝剂后,混凝剂提供的大量正离子会涌入胶体扩散层甚至吸附层。因为胶核表面的总电位不变,增加扩散层及吸附层中的正离子浓度,就使扩散层减薄,图8—1中的∫电位降低。当大量正离子涌入吸附层以致扩散层完全消失时,∫电位为零,称为等电状态。在等电状态下,胶粒间静电斥力消失,胶粒最易发生聚结。实际上,∫电位只要降至某一程度而使胶粒间排斥的能量小于胶粒布朗运动的动能时,胶粒就开始产生明显的聚结,这时的∫电位称为临界电位。胶粒因电位降低或消除以致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胶粒脱稳。脱稳的胶粒相互聚结,称为凝聚。压缩双电层作用是阐明胶体凝聚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特别适用于无机。
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pH值的关系
点蚀的原理
什么叫电位? 给你尽可能最详细的答案:1电位是某一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势差2空间中某一位置的电位是把单位正电荷从无限远处(电位为零)带到该位置时所耗的电能.电位是电能的强度因素,它的单位是伏(V,volt).设空间中有两个位置1和2,其电位分别为φ1和φ2,则位置1对于位置2的电位差△φ=φ2-φ1;相应,其电位降E=φ1-φ2.后者在电化学中用得较多,称作电势,在工业或日常生活中也常称作电压(voltage).当单位正电苛通过一个物质相A的相界面时,因在A的相界面上存在着表面电势,是不定值,故一个物质相中某一位置的“绝对”电位无法确定,也不能测量,人们能测量的只是相同的物相内,两个不同位置的电位差△φ或电势E.例如,用电位差计或电压表所测量的是它的两端接柱(均为成分相同的黄铜相)间的电势.在英语中电位和电势这两个概念用了同一个词,potential,汉译时往往混淆.实际上当人们遇到“电位”、“电势”或“电压”等词时,一般都是指“电位降”,即电势;只有在理论探讨时,“电位”这一概念才有用.3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中间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围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外围电子有脱离原子的趋势,不同的原子,其电子的脱离能力是不同的.这样一来,两种物质接触时,电子脱离能力大的物质就相当。
溶胶是有电性的 正负电性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看吸附离子呢,还是看反离子. 首先,胶体粒子简称胶粒,胶粒由胶核、吸附层、双电层、扩散层组成,具体是以胶核为中心,胶核之外为吸附层,吸附层之外为双电层,双电层之外为扩散层.例如,氢氧化铁胶粒中,胶核显正电性(这应该很好理解吧?算了,还是解释一下吧.—其实是以胶核为中心,正粒子分散于胶核表面,即分散于吸附层),负离子受正离子的库仑引力影响,分散于吸附层外侧,即双电层;由于胶核正电性较强,又有少量负电荷分散于双电层外侧,即扩散层.但是。负电性还不足以抵消正电性,故胶粒是带电的.但胶粒之间还有负离子,总体看来,整个体系中正负电性抵消,故胶体不带电.所谓的正负溶胶,即指胶粒的正负,但要搞清—溶胶是不带电的。而且,胶粒的正负,要取决于胶核及其外部负离子的总效应,并不一定为正或负.
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值?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了解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即整个视觉通路功能完整性检测,又因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属于皮层电位,精神状态对VEP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试中应保持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