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京“满洲三处”之一的圆明园正觉寺

2020-07-20新闻5

圆明园正觉寺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俗称“喇嘛庙”。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毁时,正觉寺因独处绮春园墙外而幸免于难。民国以来,正觉寺相继被不同单位占用,直至2001年底才重新回归圆明园。正觉寺虽几经沧桑,却也成为圆明三园内唯一一处保存有地面建筑遗存、唯一历经数次劫难保存至今的建筑群、唯一一处保存有古树群,且也是文物主管部门迄今为止唯一批复在圆明三园内整体复建的古建筑群。考查正觉寺变迁史,可以将其分为皇家寺庙、沧桑变迁、修复重生三个阶段。

1皇家寺庙

北京是五朝帝都,藏传佛教传入北京始于元代,兴于清代,在乾隆朝达到鼎盛。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盟,清代满族统治者十分尊崇藏传佛教。乾隆帝在《喇嘛说》一文中提到“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寓意清廷兴黄教的目的是为了安抚蒙古诸部。乾隆时期,在北京城内的紫禁城、圆明园等处大力兴建藏传佛教寺庙和佛堂,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北京地区的广泛传播与发展。

1.1在清代皇家寺庙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北京城三山五园藏传佛教寺庙之一的圆明园正觉寺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是一座皇家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梵语上,“正觉”,即无上正等正觉,指无比完全的智慧、觉悟之意。正觉寺虽是圆明园众多寺庙之一,但在其他寺庙中,僧侣大多是由太监充任,唯有正觉寺从落成之日起,即由喇嘛经管,因而俗称喇嘛庙。

正觉寺在清代皇家寺院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正觉寺的陈设、修缮、佛教事务等,都需奏请清帝准许。

据清朝档案史料《圆明园》中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绮春园正觉寺匾4面、对4副,具做双灯草线锦边璧子,其璧子随工成做,著造办处镶边托贴,随托钉挺钩倒环,先挑片金锦呈览。钦此。”

据清朝档案史料《圆明园》载: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奏请新建正觉寺安设喇嘛住持梵修。奉旨:著由香山宝谛寺拨派大喇嘛一名、小喇嘛四十名,即于此内委署副大喇嘛两名住持焚修念经,即著伊等就近前往,在含经堂梵香楼,每月初一、十五、初八、十三、三十日念经五次。钦此。

1.2在宗教事务交流上发挥重要作用

正觉寺在汉蒙藏宗教事务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的藏传佛教领袖三世章嘉活佛曾驻锡于此。据《成府村志》记载:……(文殊阁之)再北为最上楼七间,下层正中塑五方佛,身分五色,皆以如来形状,各坐莲台之上。正中明间一尊全身均黄色,东次间一尊为蓝色,东(梢)间一尊全身皆绿色,西次间一尊全身皆红色,西梢间一尊全身均白色,认佛像状手音分之。两尽间皆有木板桥。入小门有楼梯,西板墙有罗汉床一架,昔为张嘉胡土克图坐位。两山间均有经柜,内藏吅体字经文,均为厚纸单页式,两面印字,用挟板挟之,缚以黄带。由东西楼梯皆可到楼上。

“张嘉胡土克图”即章嘉呼图克图,即第三世章嘉活佛(1716-1786),系清代著名藏传佛教领袖。章嘉活佛负责管理京城、内蒙古、热河和多伦诺尔的黄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事务。他自8岁进京至70岁圆寂,在皇宫任职60余年,经历雍正、乾隆二朝,他作为“大国师”、清高宗的“同窗密友”,以活佛的领袖地位和政治影响,为巩固清朝与蒙藏的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作出重大贡献。

从上述《成府村志》的记录可知:三世章嘉活佛曾经驻锡于圆明园正觉寺,而且与这座皇家佛寺关系颇深。这就牵涉到一个宏大的政教背景。清朝统治者将蒙藏地方较有影响的一些黄教高僧延请至北京,供给钱粮,赐予庙宇,让他们掌管京城及承德、五台山等地的喇嘛事务,或奉旨赴蒙藏地方办事,称之为“驻京呼图克图”。

驻京呼图克图中,又以历辈章嘉呼图克图地位最尊、权势最大。清朝之所以设驻京呼图克图,一方面是想以此体现其尊崇黄教、优礼喇嘛的宗教政策,争取蒙藏地方势力真心归附;另一方面也想通过驻京呼图克图随时了解蒙藏地方的情况,通过这些高僧活佛妥善处理蒙藏地方事务。圆明园正觉寺的修建及其运作正是清代实施这项政策的一个实证。

另据《成府村志》载:

该庙(即圆明园正觉寺)最高僧官为达喇嘛,二为副达喇嘛,三为苏列喇嘛,四为得木奇,五为格司贵,六为锁呐奇,七为丈赞。该经卷用满文。圆明园正觉寺、万寿山之功德寺、香山宝提寺,共称为“满洲三处”。其经韵之声,以粗洪为最佳。其音乐之谱子为蒙古曲。

《成府村志》也对正觉寺喇嘛的诵经活动作了记载:

看见这般喇嘛从事作法,用歌唱的声调,重复念那经文,对于其中的义意,却似乎丝毫没有领会。显然相信他们的效验,大上倚靠着重复念诵,想要将祷词一遍一遍连续着反复念诵。尽力所能,愈快愈好。又为念经者,感觉最少量的麻烦,以完成此事起见。

正觉寺的喇嘛除了诵经,还需要做道场。据《成府村志》记载:

每年该庙(即圆明园正觉寺)有大道场两次。一为冬月二十五日,一为六月二十四日。每月初一、十五旗杆上升旗,大道场挂杏黄旙,正殿与后楼挂着一串一串的五色布旗,名岳“钟斯”。上有木印藏字。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祀关帝,由大喇嘛出帖请人大办善会。预备荤席很丰,并不撒绸赚钱,人民入寺随便参观。赴会人带香一股。……赴席六位,一桌有知客招待来宾。喇嘛数十人上殿念经,吹打蒙古乐器。……每年冬月二十五日,亦是大道场之日。上殿念经,午后二时,全寺喇嘛排班打法器,绕大殿一周,然后休息。

从上述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正觉寺由喇嘛负责日常经营,但其最高管理者是大清皇帝,它不同于一般佛教寺庙,是大清统治者联络蒙藏有影响黄教高僧的重要场所之一。

2沧桑变迁

2.1 1860~1933年破坏初期

据赵光华先生的《圆明园及其属园的后期破坏举例》和张恩荫先生主编的《圆明园百景图志》记载:1860年及1900年,圆明园两度罹劫时,因正觉寺独处绮春园墙外而幸免于难。至光绪庚子时,该寺曾一度被义和团占用,有团众约百人,其头目人名滑六者为秃头助理坛务,练众大多为来自文安县之种水稻与编苇席的农民,联军入城后一哄而散,至翌年即光绪二十七年春,由于德军驻朗润园,离此极近,所以德国兵常到该寺拆大殿之装修及门窗作燃料。有大量西藏进贡之锦边彩画番佛像,亦多被携走挂于朗润园之兵营内。该寺钟楼之钟,为青铜铸造,周身梵文,铸工很细,亦被德兵拉入朗润园西门内。

民国以后,曾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的颜惠庆用理藩院之公款将正觉寺买到手,作为其私人别墅之用。将殿内佛像全部拆去,堆积于部分空房内,改造了建筑装修,安装了地板,给资遣散了几十名喇嘛。

2.2 1934~2000年再遭破坏

1934年2月,根据南京行政院令,圆明园遗址交清华大学办农事试验场。后来,学校将正觉寺作为单身教职员宿舍之用。那时古柏森森,山水荷塘,春日少风尘,夏季倍凉爽,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依然保持得很完好。

从20世纪70年代起,清华大学退出,海淀机械制造厂(即北京长城锅炉厂)进入。特别是从1975~1977年这两三年中,大量修造厂房及生活区,乱拆乱建,正觉寺再遭破坏。寺内仅残存山门、文殊亭和四座配殿及二十六株古树,天王殿、三圣殿、西侧金刚殿以及名为“最上楼”的七间后楼等建筑,已全部或部分损毁。1986年,正觉寺北墙外河池及西北侧小岛也被填平临时圈占。

2.3 2001年命运转折

20世纪90年代末,正觉寺的保护问题得到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圆明园管理处等单位的重视。为抢救这处珍贵的文化遗产,2001年3月27日,北京市副市长汪光焘在圆明园召开驻园单位搬迁现场办公会,决定圆明三园遗址内的14家市区属驻园单位,除北京101中学暂缓搬迁外,其余均要按市政府要求年内全部迁出。

2001年底北京长城锅炉厂顺利迁出,圆明园管理处接收该厂职工155名,离退休人员168人。历经近一个世纪,正觉寺重新回归圆明园,结束了惨遭蚕食破坏的历史。2001年底,正觉寺重新回归圆明园时,寺内仅残存山门、文殊亭、四座配殿及26株古树。天王殿、三圣殿、最上楼、六大金刚殿、东转角房、东路辅房、掖门、院门、值房等建筑已不存在,仅剩部分遗存:山门前西值房残存部分毛石房基。钟楼残存部分台明及南檐墙。鼓楼台明、柱网清晰,券门、窗,下檐部分墙体等仍为原物。天王殿原址上建有厂房,殿座、台明、基础等均已无存。三圣殿仅残存殿座及月台台基;地面为方砖墁地,有少量残存多已破损;山墙及檐墙上身坍塌,残存下碱,局部断裂、缺失,圭背角柱石残存4处;柱础共46方柱础仅缺失8方,柱网清晰可辩;柱础上佛台、槛墙、装修槛框、抱柱、柱径等印痕较清晰;殿内东、西、北三处佛台已无存,但地面石件痕迹清晰地反映了佛台的位置及平面尺寸。西六大金刚殿台基较完好,檐柱、角柱础缺失共8方。阶条石及垂带、踏跺多走闪,石件部分缺失。后檐墙残存高约3米。最上楼仅残存部分台基及墙体;北台明阶条石,毛石台帮尚存,轮廓完整,局部缺失;西南角台明残存一角,角柱石、阶条石、柱础各残留一件,西山墙局部残留,下肩干摆,层数及后檐墙上身抹灰做法明确。东跨院辅房仅残存辅房3间,建筑形制、尺寸及做法较清晰,其余21间辅房均无存。

3复建重生

领导人谈文物保护工作曾有三句箴言:在谈到城市责任时,指出“保护文物也是政绩”;在谈到历史传承时,他指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谈到创新发展时,他指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因此,文物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实例证据,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维系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重要桥梁,因此,文物修复工作不仅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全世界历史文明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圆明园正觉寺修复保护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2002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同志来正觉寺视察工作,发现正觉寺院内所遗存几栋文物建筑损毁严重,指出如不及时修缮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视察完毕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圆明园管理处的主要领导均十分重视,决定启动对圆明园正觉寺的抢险修复工作。

3.1 正觉寺修缮(一期工程)

圆明园正觉寺修缮(一期工程)被列为北京市政府2000~2002年3.3亿文物保护专项工程项目,北京市文物建筑设计所受圆明园管理处委托,于2002年3月至8月完成修缮设计方案,并获得北京市及国家文物局审批(京文物【2002】第769号)。2003年3月,圆明园正觉寺修缮一期工程开始实施,工程范围包括修缮寺内遗留建筑物990平方米,即山门、文殊阁、东西五佛殿、东西配殿、西转角房以及东跨院辅房三间。2003年10月一期落架大修工程基本完工,利用北京市文物局抢险修缮专项资金650万元,共修缮古建面积990平方米。以下图13至图16为正觉寺一期修缮工程前后建筑对比图。

3.2 正觉寺复建工程(二期工程)

圆明园正觉寺复建工程(二期工程)是一期修缮的延续项目,工程范围为:复建建筑主要是三圣殿、天王殿、最上楼、东西六大金刚殿、钟鼓楼、东转角房、东跨院辅房、东西掖门及北院门,共计2659平方米。2003年3月至6月,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完成圆明园正觉寺复建设计方案并上报文物局。2003年9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文博大厦组织召开《圆明园正觉寺遗址保护复建方案》专家论证会,与会7位专家罗哲文、余鸣谦、张忠培、王世仁、李伯谦、晋宏逵、吕舟对方案进行了审核,认为正觉寺复建基本符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要求,但要求进一步进行遗址清理、详细考证、补充复建依据,重新编制方案,另行报审。2004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圆明园正觉寺复建方案(文物保函【2004】1222号)。后因北京地铁4号线施工以及经费落实等原因延缓至2008年10月重新启动。

2009年4月3日,时任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同志到圆明园调研时指示:正觉寺复建保护工程,性质是抢险修缮。因为正觉寺还在,它不是完全叫遗址。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今天的正觉寺建成以后,精美绝伦,成为精品之作。

2009年12月16日,正觉寺复建保护工程正式开工,投资6038万元。2010年10月8日正觉寺复建主体工程竣工,2011年7月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4结语

圆明园正觉寺兴建于清朝盛世,后经民国时期蚕食破坏、几经转手,直到新世纪之初重新回归圆明园,并经过8年多时间修缮保护,终于在2011年以崭新姿态面向公众开放。

正觉寺是庚申之劫中圆明三园唯一幸免于难的建筑群,作为圆明园唯一一处保存至今的佛寺,其复建工程的顺利完工,为今后依据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进行10%的复建工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正觉寺作为圆明三园中保存至今唯一幸免于难的建筑群,其基本完整的山门、文殊亭、西五佛殿、西转角房、鼓楼,以及天王殿台基基础、三圣殿大殿台基等,反映了清代皇家园林宗教建筑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及特征,为研究圆明园园林宗教建筑构造及做法提供珍贵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文物科考、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修复后的正觉寺以崭新的面貌面向公众开放,为公众认识侵略者焚毁圆明园大量精美绝伦建筑的罪行提供直接比照的范例,既是我们对圆明园遗址警示教育意义的最好纪念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地。

来源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满族文化网

#圆明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