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家上市银行再融资反馈意见梳理:行政处罚数据成“必答题”
备受市场瞩目的上海银行200亿元可转债发行事宜取得新进展。
7月17日晚间,上海银行发布了《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的公告。
此前,上海银行本次拟发行可转债事宜已获上海银保监局批复。6月29日,该行收到证监会发出的项目审查反馈意见。如期回复反馈意见意味着,当前A股商业银行最大的可转债发行项目在流程上再进一步。
近几年,随着银行转型的加速,上市银行再融资需求增加,多家银行先后通过定增、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同时,监管部门对上市银行的再融资申请文件给出反馈意见,要求发行人补充重要信息也成为常态。
相关公告显示,针对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的再融资申请,监管部门悉数提出了较为细致的反馈意见。商业银行的行政处罚情况和理财业务底层资产是监管部门反馈意见重点涉及的事项。
根据上海银行的公告,2017年至2020年6月上海银行及分支机构合计受到36笔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合计2,351.49万元;理财业务底层资产较为良好。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银行受到的行政处罚笔数和金额均远低于上市银行平均值,处于中位数下方。
近两年银行再融资反馈意见:行政处罚情况是“必答题”
从上海银行公告来看,反馈意见中的问题共计11个,涉及合规事宜、理财业务底层资产、资本金构成和资金来源等。
面包财经梳理了2018年下半年至今,A股15家申请再融资的商业银行相关反馈意见及回复情况,再融资类型包括定向增发、发行优先股和可转债等多种方式。
其中,合规事宜,尤其行政处罚相关情况,是近年来证监会针对商业银行再融资申请反馈的“必答题”。
根据上海银行的公告,2017年至2020年6月上海银行及分支机构合计受到36笔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合计2,351.49万元。
公告显示,上海银行36笔行政处罚均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且所有罚款均在规定期限内按监管部门要求缴清。对于此次可转债的发行不会构成实质性障碍。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银行受到的行政处罚笔数和金额均远低于平均值,处于中位数下方。
面包财经根据相关公告梳理发现:包括上海银行本次可转债申请在内,针对全部15项再融资申请,证监会均要求商业银行回复报告期内受到的行政处罚情况。根据相关回复公告,各家银行均披露了在报告期内受处罚情况,主要情况梳理如下表。
统计数据显示,14家银行披露的行政处罚总次数达到986起(不包括兴业银行),平均每家银行受处罚次数超过70起,中位数为39起。
15家银行涉及到行政罚款金额合计超过15.4亿元,中位数约3464.1万元。实际的笔数和金额可能要略高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原因在于浦发、交行、平安和华夏等银行公告中披露的行政处罚口径是单笔罚款金额为10万元以上,可能遗漏了金额较小的处罚事项。
上海银行报告期受到的行政处罚主要来自银保监局、央行分支机构和外管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主要涉及到银行的日常经营事项,“上市以来不存在被证券监管部门或交易所处罚的情形”。这与其他上市银行的情况一致,是商业银行的普遍特征。
商业银行转型期的阵痛:上市银行半年收675张罚单
证监会在上市银行提交再融资申请后,普遍要求银行回复行政处罚情况,表明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对合规事宜高度重视。而商业银行近年来较多的罚单数量和罚款金额,也表明银保监会、央行和外管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大力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合规监管。
根据同花顺数据整理,央行及银保监会派出机构2020上半年对上市银行共计开出675张罚单,罚款涉及金额达3.75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6月份,上市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共计收到76张罚单,合计罚款金额为4467.85万元。
而从典型的违规事项上看,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商业银行正在遭遇转型期的各种问题。比较高频的违规类型主要包括:贷后资金流向、用途及项目进度等管理、监督、执行不到位;违规授信;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
理财业务:底层资产中债券及同业存单占比较高
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以及市场上理财产品风险暴露案例增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及底层资产受到监管部门更高程度的关注。
由于理财产品规模持续扩大,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对于上海银行理财业务相关事宜也进行了问询。
截至2020年一季末,上海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为3435.63亿元,其中以非保本理财为主。
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金额及占比逐年上升,截至一季末,该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为3208.35亿元,占总理财产品规模的93.38%。
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末,上海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穿透至底层标的资产包括债券、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等。其中,债券及同业存单占比较高,合计为62.59%;其次为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占比为14.56%;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为13.10%。
该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中,信用债券评级AA+(含)以上占比78.30%,无债项评级占比19.93%。无债项评级的信用债券主要为定向融资工具,主体评级AA+以上的占比为92.97%。
政策开闸:补充资本金,商业银行更青睐可转债
可转债相对于一般的融资方式来说,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方式较为灵活,另外对于股本的稀释较慢,较少的摊薄效应,也一定程度上减轻公司的业绩压力。但由于可转债的审核周期一般较长,而且发行门槛较高,2019年之前鲜有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
随着2019年相关政策开闸,可转债成为不少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首选。
上海银行本次可转债发行预案发布于2019年10月,拟发行200亿,在可转债转股后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2020年5月16日,上海银行可转债发行获得上海银保监局的批复。
2019下半年以来,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银行开始增多,截至目前共有四家银行发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
可转债的发行一方面可以满足银行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本金较有保障的股票。可转债作为一种低息债券,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如果在约定期限后转股,投资者则可获得普通股的资本利得或股息收入。
作为当前A股上市银行拟发行的规模最大的可转债项目,上海银行此次可转债发行备受市场瞩目。其成功发行不仅可以为上海银行补充资本金,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成为后续大型商业银行可转债发行提供借鉴。
同时,监管部门针对包括上海银行在内的再融资申请反馈意见,将合规与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安全性置于重要位置,也体现出新的监管风向。
(JW)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