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朗小学生玩出新花样

2020-07-20新闻5

与课堂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大朗小学生轻松玩转毛织文化。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曾云妃、钟金法摄影报道)毛衣设计、毛衣制作、舞台走秀,或是毛织AR、VR课探究,东莞这群小学生在毛织文化方面玩出新花样!

记者昨日从大朗镇获悉,“织之韵·创e赞”巷头小学毛织主题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前日在毛一毛织商贸街顺利举行,这些毛织“小精灵”用精彩节目演绎激情与梦想,从而巧妙诠释如何在课堂上玩转毛织文化,期间巷头小学被大朗镇毛纺织行业管理管委会、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授予“大朗镇毛织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称号。以巷头小学为试点,今年大朗将大力开展“毛织文化进校园”工作,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其对家乡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分为台上展演和台下会场展示,是一个集展览、演出、互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成果综合展示活动。音乐科歌声悠扬洋溢街道,美术科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七彩丽裳》,体育科带来《织韵e秀》时装秀活泼昂扬,实践科舞动毛织世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巷头毛织的《织之韵》。孩子们用他们的激情和梦想,为项目式学习画上一个阶段性句号。

为期48天的“毛织文化进校园”活动,根据孩子们的个人兴趣和选择分为毛织时装设计小组、毛织艺术学习小组、综合学习小组、毛织IT小组、毛衣走秀学习小组和毛织主题文学社共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内容均有不同,从而侧重根据学生兴趣因材施教,或学习毛衣设计、了解毛衣制作,或学习以毛织为主题的文艺表演,舞台走秀,或参与毛织AR、VR课探究,亲自上手制作,再或是围绕毛织开展电子报刊的学习制作和文学创作。熟悉的教室里,老师都换成了专业的毛织设计师,授课内容也变成了毛织知识和基础设计理论。

孩子们的课后作业也不再是往日的练习题,而是织机翻飞、丝线纵横。与以往传统课堂不同,毛织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接触毛织文化有助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孩子们对家乡文化有更深的体验与了解,从而将毛织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向全新高度。

为了讲好毛织产业新故事,大朗创新性地将毛织文化与学校课堂相结合,巧妙交流毛织行业的创新趋势和生态传承发展方向,既营造出毛织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又为毛织设计等专业技能的从小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大朗镇还将进一步推进“毛织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力度,通过毛织文化熏陶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大朗毛织的认识和了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