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下一句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作者究竟在恨什么?

2020-10-09知识4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求解释一下这两句什么意思。 即使是天长地久那样长的时间也终究是有尽头,然而这恨却缠绵婉转没有断绝的期限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这句是本首诗的最后一句.后面没有了.下面是整首诗,供楼主参考.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

《长恨歌》里的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为什么不是“天长地接有尽时,。。。。” 1、“有时尽”和“有尽时”在意思表达上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律诗中作为上句的结尾字,要求采用仄声,这更合乎押韵的美感要求。所以诗人一定会选择“有时尽”。2、可以诵读一下原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觉,如果换成“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尽管是两字颠倒之微小差异,就会失去那种抑扬顿挫、收放自如的节奏美感了。3、《长恨歌》是一首长歌,四句为一小节,在不以辞害意的前提下,每一句中诗人都会选择平仄相对的音律。如: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也有的句子不符合这个规律,如“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都是平声,但整个小节后两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还是找补了这个不足。?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话如何理解?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唐代白居易诗《长恨歌》。绵绵:长久不断。意思是:即使天再长、地再宽,也会有边有涯,但是这种愁恨却是绵绵不尽,永无尽期。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诗啥意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直接表达的意思是:即便是天之长,即便是地之久,也总会有消尽的那一天;而此恨绵绵,却永无绝期,足可以超越天地而孑然独立。二。深层含义: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面的名句,该诗主要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因“安史之乱”,“玄宗幸蜀”“将士哗变”“贵妃自缢”等事件,使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爱情生活嘎然而止,玄宗对此不胜惋惜,不胜自责,因爱而生恨,恨不能一起白头到老,恨命运多舛,恨自己以皇帝之权力,仍不能拘留贵妃的性命,这实际上是写的一种爱情,一种可以穿越时空的真正的古典的爱情。尽管诗人并不客观地站在了同情玄宗的,不同于历史学家的角度,但作为后世的我们仍然深深的对这个爱情故事所打动,而不胜嘘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作者究竟在恨什么? 这里的2113恨是惋惜遗憾的意思,5261不是仇恨的意思。惋惜遗憾4102的是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这1653句话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诗(节选)如下: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译文如下: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扩展资料: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什么意思? “天长地2113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是:5261即使是天长地久4102,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1653,却永远没有尽期。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扩展资料:《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诗所要表达的意思? 表达的2113意思是:即使是天长地久,5261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4102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天长1653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长恨歌(节选)唐代:白居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译文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扩展资料:赏析《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诗所要表达的意思? 一。直接表达的意思是:即便是天之长,即便是地之久,也总会有消尽的那一天;而此恨绵绵,却永无绝期,足可以超越天地而孑然独立。二。深层含义: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面。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唯有此生不能相守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原文: 长恨歌 (唐)白居易 。

#长恨歌#白居易的诗#爱情#唐朝#白居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