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循环水冷却系统标准 钢厂冷却循环水的标准是什么?

2020-10-09知识15

求助 循环水冷却系统中的系统容积算法?? 你好.循环冷却水系统容积包括机组冷凝器、管道、冷却塔集水盆和部分系统设有的蓄水池等的累计内容积。冷却水循环量根据总热负荷求算得应配水泵的流量(50m3/h)。所提书中。

循环水冷却系统标准 钢厂冷却循环水的标准是什么?

循环水浓缩倍数怎样计算? 计算方法:循环冷2113却水与补充水含盐量5261的比值叫做浓缩倍率,这个指4102标一般是以循1653环水和补水中氯离子(或钾离子)含量的比值来计算的。新鲜水的含盐量和经过浓缩过程的循环水的含盐量是不相同的?两者的比值N称为浓缩倍数,并以下式表示:N=S循/S补式中 S循-循环水的含盐量?mg/L;S补-实充新鲜水的含盐量?mg/L;应用含盐量讲算浓缩倍数比较麻烦,在实际中往入选择循环水中某种不易消耗而又快速测定的离子浓度或电导率来代替含盐量进行浓缩倍数的计算,一般常以CL-浓度来计算浓缩倍数。但循环水中如以液氯作杀生剂而引入CL-时?则以CL-来计算浓缩倍数不甚适宜?故通常又有选用SiO2,K+等来计算浓缩倍数。循环水中的例子浓度与补充水中相应离子的比值。直观的说就是循环水和补充水的比值。是一个衡量水质的标准。在工业冷却水等循环水中应用很广。扩展资料: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降低补充水的用量,从而节约水资源;还可以降低排污水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废水的处理量。此外,提高浓缩倍数还可以节约水处理剂的消耗量,从而降低冷却水处里的成本。但是,过多地提高浓缩倍数,会使循环冷却水中的硬度,碱度和浊度升得太高,水的结垢倾向。

循环水冷却系统标准 钢厂冷却循环水的标准是什么?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标准是什么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本规范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进行修订而成的。修订工作是在原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重点突出节水和保护环境。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召开多次行业专题研讨会,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审查会审查并修改后,完成了规范报批稿。本次修订对原规范做了较大改动,修订和增加内容如下:再生水处理、直冷循环冷却水处理、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处理、术语、符号、间冷(开式和闭式)和直冷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腐蚀速率、黏泥量、浓缩倍数、硫酸投加量计算、旁滤量、高碱及高硬补充水处理、含磷超标排水处理、自动化监控、水质分析数据校核计算及标准等。

循环水冷却系统标准 钢厂冷却循环水的标准是什么?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谁有?具体检测那些指标以及对应的限值

求助工厂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控制方法? 在回答你问题前,请提供:1.循环水补水水质?2.循环水的循环量,设计温差,设备的主要材质?3.目前使用的缓蚀阻垢药剂的类型,杀菌的的情况?4.目前系统运行的大致水质数据。

循环水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第一章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水处理概况第一节 循环冷却水系统总概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工业生产也同样离不开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越来越大,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因此合理和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发展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业用水主要包括锅炉用水、工艺用水、清洗用水和冷却用水、污水等。其中用水量最大的是冷却用水,约占工业用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同的工业系统和不同用途对水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各工业部门使用的冷却水对水质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冷却水质控制在作为一门应用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工厂中,冷却水主要用来冷凝蒸汽,冷却产品或设备,如果冷却效果差,就会影响生产效率,使产品的收率和产品的质量下降,甚至于会造成生产事故。水是比较理想的冷却介质。因为水的存在很普遍,和其它液体相比,水的热容或比热较大,水的汽化潜热(蒸发潜热)和熔化潜热也很高。比热是单位质量的水温度升高一度时所吸收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卡/克·度(摄氏)或英热单位(B.T.U.)/磅·度(华氏)。用这两个单位表示水的比热度时,其数值是相同的。热容大或比热大的物质升高温度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而本身温度并不明显。

对于冷却水循环系统而言,必须监测的指标有哪些 检测项目,大抵上有;1.pH值,指标为7.8~8.32.导电度(Cond.)指标为 3000~4500(主要看你的浓缩倍数是多少)3.氧化还原电位(ORP)指标为 400~550(跟漂白水加入量有关)4.馀氯 指标为0.5~1 ppm5.细菌数(BAC.)指标为^46.铁份 指标为至于添加药剂不外乎是:防蚀剂,分散剂,结垢抑制剂那就看你的水质供应商建议你控制多少就可以了.

#循环水#水质指标#浓缩倍数#冷却水#环境污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