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透明的云母片遮住上面的一条缝,则干涉图样上移,为什么? 双缝干涉实验图解

2020-10-09知识4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条纹间距公式,图解,那个 △X=入L÷d中各物理量的意思?最好画下图 △X:条纹间距(eg.第一级亮纹2113和第二5261级亮纹间距)入:所发射的光的4102波长(一般都是激光啊什么1653的光的波长)L:屏幕到孔的距离 d:两个缝之间的距离双缝实验,著名光学实验: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双缝实验也可以用来检试像电子一类粒子的物理行为,虽然使用的仪器不同,都会得到类似的结果,显示出波粒二象性。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透明的云母片遮住上面的一条缝,则干涉图样上移,为什么? 双缝干涉实验图解

双缝干涉实验公式 X=λL/d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透明的云母片遮住上面的一条缝,则干涉图样上移,为什么? 双缝干涉实验图解

关于双缝干涉实验,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张图 这应该是解释波粒二象性的。图1表示从一个点随机发射粒子,通过两个很近小孔打在后面平板上,颗粒在平板上的分布情况。两个峰值表示在小孔中心位置对应的平板处,颗粒分布比较多,在远离小孔位置,颗粒分布比较少甚至没有颗粒。说明颗粒运动是直线运动。图2表示从一个点发射波(声波、光波等),通过两个很近的小孔(一般这两个小孔距离要和发射波的波长在同一量级),发生了衍射,变成了两个同相位同频率的波(相位相同是指两个波同时出现波峰,同时出现波谷)。两个波发生干涉,在平板上形成波峰和波谷(亮和暗)。对微观粒子来说,当粒子能量很高时,表现出更多的粒子特性(例如质子),当粒子能量很低时(例如电子),表现出更多的波动特性(最著名的是德布罗意波,电子概率波)。对波动来说,当波动能量很高时,可以表现出足够的例子特性(如光子,波动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基本粒子一样),当能量波动比较低时(常见的电磁波、声波、机械波),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干涉、衍射)。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透明的云母片遮住上面的一条缝,则干涉图样上移,为什么? 双缝干涉实验图解

如何做双缝干涉实验 1、照射粒子束于2113刻有两条狭缝的不透明板,5261然后确认在探测屏出现了4102干涉图样。2、因为可见光1653波长很短,所以手指宽的缝隙根本无法完成光线的干涉和衍射。缝隙宽度应大致和头发丝一样宽,双缝间距应小于1毫米。3、找一小块不用的镜子,用刀片去划镜子背后的水银涂层,这样就可以做出符合要求的双缝,最主要的是,没有透过双缝的光线都会被镜子反射,不会影响背后形成的阴影。扩展资料:双缝实验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同时通过两条路径或通过其中任意一条路径,从初始点抵达最终点。这两条路径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观物体物理行为的量子态发生相移,因此产生干涉现象。另一种常见的双路径实验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参考资料来源:—双缝实验

双缝干涉试验的一个公式 X指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距,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d指双缝间距,λ指光的波长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图像是什么样的?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图像是明暗相间的条纹。双缝的作用是形成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当单缝旋转时,双缝被照亮的面积减小,双缝虽然仁能形成相干光源,但由于通过双缝的光能量减少,所以屏上仁能产生干涉条纹,但条纹变暗。当双峰旋转是,同样会导致干涉条纹变暗。同时,干涉条纹保持与双缝平行,也随双缝的旋转而旋转。在1807年,托马斯·杨总结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讲义》,里面综合整理了他在光学方面的工作,并在里面第一次描述了双缝实验: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

#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双缝干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