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求助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要回答衡平法)。。。哪位高手帮帮忙啊。 衡平法的最早起源在罗马法

2020-10-09知识10

各自有什么特点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起源? 英国衡平法是英国普通法和制定法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渊源,它出现于14世纪并随着19世纪后期英国司法体制的改革而与普通法实现了法制上的融合。它以其独特的原则和调整方法显示。

求助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要回答衡平法)。。。哪位高手帮帮忙啊。 衡平法的最早起源在罗马法

罗马法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是什么关系?谢谢

求助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要回答衡平法)。。。哪位高手帮帮忙啊。 衡平法的最早起源在罗马法

1.民法糸的发展是以( )为基础。 A普通法,B判例法,C罗马法,D衡平法 c

求助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要回答衡平法)。。。哪位高手帮帮忙啊。 衡平法的最早起源在罗马法

衡平法与普通法有哪些主要区别 虽然普通法和衡平2113法都是以判例5261为表现形式,其产生4102都依托于王权,但两1653者之间仍有区别:① 调整对象不同,普通法调整的对象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法律的各个领域;衡平法调整的对象是有限的,只涉及普通法不能调整的私法领域。② 渊源不同,普通法的渊源以习惯法为主;衡平法则以罗马法为主。③ 程序不同,普通法的程序复杂、僵化;衡平法的程序简单、灵活。④ 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的救济方法只有损害赔偿;衡平法的救济方法则很多。拓展资料:所谓普通是相对于特殊而言,具有“共同”、“普遍”、“通行于全国”的意愿。从普通法的这一最初含义出发,又引申出其他四种含义:① 与制定法相对而言,普通法是指判例法;② 与衡平法相对而言,是指上述普通法法院的判例;③ 与大陆法系相对而言,是指英美法(见英美法系);④ 与教会法相对而言,是指世俗政权或法庭发布的法律。在法律上,衡平法上的补救措施是一种由传统衡平法法院,譬如曾经是英国最高衡平法庭的大法官法庭,所制定与授予的补偿。时至今天,这些补救措施依然是普通法的管辖范围之内。参考资料:普通法-

古代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古代罗马法包2113含的基本原则:平等,人权,理5261性,法律至4102上,正义。罗马法学家依据不同标准,1653从不同角度将法律划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动和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规范;私法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2),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包括议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3),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市民法是指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4),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长官法专指由罗马高级官吏发布的告示、命令等所构成的法律,内容多为私法。(5),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人法是规定人格与身份的法律;物法是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诉讼法是规定私权保护的方法。

求助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要回答衡平法)。。。哪位高手帮帮忙啊。 欧陆法系一般称为 civil law system,主要历史渊源是古时罗马帝国(Roman Empire)的法律,其后在欧洲中世纪的后期(即是文艺复兴以前,约12至15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大陆又再度受到重视。到了十八世纪,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都颁布了法典,尝试列出各种法律分支的规范。因此欧陆法系又叫成文法,也就是说 罗马法是它的根基法

在西方,法学最早起源于哪里? 俗话说伟大属于罗马,那么罗马伟大何处?就是流传至今的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市民法、万民法再到后来的《民法大全》,于后世,尤其是西方法学产生巨大影响—第一,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成为后世立法的基础。第二,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确切、严格、简明和结论清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第三,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衡平观念等,也非常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专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诸侯割据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武器。第四,罗马统治阶级运用武力扩大其版图,强行适用罗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罗马法的完备发达而自愿采用,是罗马法对后世,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立法发生巨大影响的又一个。

#普通法#罗马法#衡平法#罗马帝国#古罗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