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大毗婆沙论是谁说的

2020-10-09知识15

大毗婆沙论的历史作用 《大毗婆沙论》对印度佛学的发展起了颇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了说一切有部在当时小乘佛学中的地位,该部的学者由此被称为“毗婆沙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此论的著述。如法胜的《阿毗昙心论》,法救的《杂阿毗昙心论》,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众贤的《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和《显宗论》等。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大毗婆沙论是谁说的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佛教的前行是:对于身见、2113疑、戒5261禁取三结,身见结为前4102行,也就是“我见”。1、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八1653页云:三结中,有身见结,见为前行,有二句。或见所断,或见修所断。问:前行、是何义?答:先立义、先答义、是前行义。先立义是前行义者:先立见所断句,后立不定句。先答义是前行义者:先以见所断句答,后以不定句答。2、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前行有三种。一、不共前行,二、毕竟前行,三、最初前行。不共前行者:如三结等。毕竟前行者:如三不善根等。最初前行者:如有漏无明漏等。若诸烦恼、通三界系,唯见所断;彼见为前行。有二句。如三结等。若诸烦恼、唯欲界系,通于五部;彼修为前行。有二句。如三不善根等。若诸烦恼、通三界系,亦通五部;彼见为前行。有三句。如有漏无明漏等。是谓此处略毗婆沙。扩展资料:佛身即法身:1、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盘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盘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2、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盘。亦不毕竟取于涅盘。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大毗婆沙论是谁说的

佛教中的贪、瞋、痴、慢、疑怎么解释 http://www.fowang.org/fxd/result2.php?srword=%CC%B0&Submit=%B2%E9%D1%AF&srmode=2&srcd1=1&srcd3=1&srcd5=1&srcd7=1&srcd2=1&srcd4=1&srcd6=1&pagesize=20 贪实例:贪2113财 贪色 贪吃 贪睡5261http://www.fowang.org/fxd/result2.php?srword=%C8%FD%B6%BE&Submit=%B2%E9%D1%AF&srmode=2&srcd1=1&srcd3=1&srcd5=1&srcd7=1&srcd2=1&srcd4=1&srcd6=1&pagesize=20 三毒:贪嗔痴嗔恚:4102生气 怨恨痴:愚痴,1653事情分不出好坏,造业而欢喜,积福而吝惜【慢】《佛学大词典》梵语ma^na,巴利语同。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俱舍宗以之为四十六心所中的八不定地法之一,唯识宗则以之为五十一心所中的六根本烦恼之一。即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胜劣、好恶等,而生起轻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称为慢;亦即轻蔑、自负之意。慢有种种分类,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俱舍论卷十九列举七慢:(一)慢,对劣于自己之人,认为自己较殊胜;而对与自己同等之人,谓与自己同等而令心起高慢。(二)过慢(梵ati-ma^na),对与自己同等之人,硬说自己胜过对方;对胜过自己之人,亦偏说对方与自己同等。(三)慢过慢(梵ma^na^ti-ma^na),对胜过自己之人,起相反之看法,认为自己胜过对方。。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大毗婆沙论是谁说的

俺最近想读读佛经的论藏,尤其是《发智论》、《大毗婆沙论》这两部论,大家是否可推荐一些导读材料? 首先随喜师兄的精进,发智论是部派佛学中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之一(一身六足),大毗婆沙论是广解发智论并加以发展所造,古传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为摄取了大毗婆沙论的精华而造,俱舍的讲解甚多,如智敏上师,索达吉堪布,演培.

佛教所说的“三乘”是什么意思?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菩萨乘又名大乘,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盘彼岸之三种法门。1、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2、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3、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为由,而称三乘为小乘、中乘、大乘。寂调音所问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大智度论卷十一以于无分别一味法中说上中下而显三乘差异为由,称三乘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庄严经论卷四、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则合称前二乘为下乘,而称菩萨乘为上乘。华严、天台宗以三乘为方便法门,毕竟归一佛乘,是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法相宗则以一乘系对一机而施,是权假之教,三乘则属真实之教。前者称“三乘方便一乘。

关于《大毗婆沙论》的一点疑问? 色等非欲。胜义欲者。谓于彼爱然经颂说。彼是欲者是欲具故。又如于退具立以退名。如契经说。有五因缘令时…

佛教中“相续”是什么意思 佛学术2113语,梵语sam。tati,巴利语同。意思5261是:即法之前后连续无间断之意4102。陈那之取因假设论(大三一·八八五1653中):‘言相续者,谓于异时,因果不绝。此言有为法之前因后果连续不绝,称为相续。据大毗婆沙论卷六十载,相续可分下列五种:(一)中有相续,谓死有之蕴灭,中有之蕴生;而中有之蕴续接死有之蕴,称为中有相续。(二)生有相续,谓中有之蕴灭,或死有之蕴灭,生有之蕴生;而生有之蕴接续中有之蕴,或接续死有之蕴,称为生有相续。(三)时分相续,谓羯剌蓝乃至盛年时分之蕴灭,頞部昙乃至老年时分之蕴生;而頞部昙乃至老年时分之蕴接续羯剌蓝乃至盛年时分之蕴,称为时分相续。(四)法性相续,谓善法的无间之中生出不善法或无记法;而此不善法或无记法接续前之善法,称为法性相续。其如不善法或无记法之无间亦然。(五)刹那相续,谓前一刹那的无间之中生出后一刹那,而此后一刹那接续前一刹那,称为刹那相续。此五种相续亦可总摄于法性、刹那二种相续中,此因前三者皆不离法性与刹那之相续;法性相续亦可入于刹那相续中,此因一切皆是刹那性之故。又大毗婆沙论等虽认为,善法等之无间生不善法亦称为相续;然相似相续论者则以同类法之相似相续称为。

大毗婆沙论的介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梵文:Abhidharma Mahāvibhā?ā ?āstra),又称《阿毗达磨发智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论》、《鞞婆沙论》,佛教论书。佛教学者认为它约在西元150年前后,在迦湿弥罗国(今喀什米尔)编著而成。迦湿弥罗的论师,尊奉《大毗婆沙论》,被称为毗婆沙宗,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毗婆沙论》也因此成为说一切有部的最高论书。

#大毗婆沙论#佛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