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如何理解:明月别枝惊鹊这一句?望各位同仁解惑? 诚谢邀答!“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辛弃疾闲居之时的作品,是词人夜晚在去黄沙岭的路上,看到一番充满情趣的夏夜之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词的前两句有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清新淡雅的乡村夏日夜晚的景色,皓月当空,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鸦;夜深时刻,清风徐徐吹来,把鸣叫的蝉声送到耳畔,动静相衬,乡村夏夜的宁静和美好呼之欲出。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有解为“远枝”;有解为“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鸦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鸦拣选树枝”;还有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一二两句,是对偶句,“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应当是形容词,修饰“枝”的,所以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我以为更恰当。在这首词中,辛弃疾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农村夏日下雨的夜晚的田园风光。天上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夜半时分,清风徐来,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预示着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突然。
晨风拂柳,一轮明月挂西天,下联怎么对?
莫将圆相换眉颦,人间三五夜,误了镜中人。出自陈曾寿《临江仙》,可以解释一下吗? 追求十全十美,终得虚幻。苦难是人生缺憾,但也是一种‘美’—人得以磨练,方有阅历,才能成正果。不是把月亮比作镜中人,只是把镜中人看做虚幻。圆相指圆月,眉颦指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