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常用中药怎么来鉴别? 中药来源鉴定的参考工具书

2020-07-20知识29

医学各科权威的工具书分别是什么?尽可能的多些,每提供一科追加一分!董廷瑶医案 江南名医医案精选·脊柱疾病汉英词汇及词组·门诊小手术全书·买药不求人·临床影像检查。中药大辞典,哪一年出版的好? 出版时间:2006-3-1是《中药大辞典》第一版的修订本,框架结构和体例基本同第一版,但对原书中大量内容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增加了药物条目,调整了部分药物品种来源,增补了近30年来有关栽培(饲养)技术、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现代临床研究等方面的中药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中药学的研究水平。全书分上、下、附编三册,上、下册为正文,收载药物6008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附编为索引和参考文献,是检索查阅《中药大辞典》的向导,另行出版。《中药大辞典》第一版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本书是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因此内容新颖而实用,可作为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重要工具书。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中药类 中国中药数据库数据库主题:中药材数据库类型:事实型收录范围:是全面介绍中药信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中药约8173种,综合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及专著,对每味中药进行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产地、化学成份、药理作用、毒理学、药材基原、资源分布、栽培或养殖、采集加工、炮制方法、药材鉴别等多方面描述。著录项目:药名、品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销售地区、保护品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动植物资源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炮制方法、中药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筛选、新药的临床评价、实验动物的品种、方剂组成、药物剂量、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性味分类、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不良反应及治疗、选方、临床运用、各家论述、考证、以及药物应用鉴别。检索途径:可通过中药的品名、汉语拼音名、英译名、。如何辨认中药材的基源? 药材引种栽种的基础是种类或品种准确,药材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种本地野生药材时,一定要经过植物分类鉴定,不要靠经验或传言。实践中曾发现,引种 天南星时,误引掌叶半夏,引种大黄时误引酸模;二是从其他地 方引种时,应保证种子、种苗准确,必要时可请专家鉴定。鉴定药用植物的种类的主要依据是《药用植物学》,是中医 药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要准确掌握药用植物种类的鉴定方法,首先应对其基础知识有所了解。1.有完整的植物尤其是花和果。如仅靠无花和果的植株与植物墨线图或彩图对照,鉴定结果准确性有误差,但可以初步 判断是否一类植物。2.熟悉植物鉴定的基础知识应熟悉植物的器官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等)的特征和常用术语。3.掌握方法应熟悉植物检索表的査阅方法。只要 掌握以上基本知识,具有地区性植物志等工具书,就可以初 步鉴定一未知的药用植物是何物了。毫无基础的学生想课下学习中药知识应该买什么书? 本人师大美院女生一枚,对中医药十分感兴趣,平时专业学习可以抽出时间学习别的,从小就喜欢这个,可以说…中医穴位都依据哪些书来的 中医穴位都依据哪些书来的 那本书最先详细的描述了有关人体各个穴位的问题(希望能附上原文)针灸应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它应该是成为正式的,有。常用中药怎么来鉴别? 中国中药的发源地,有记载的中药上万种,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等,光是植物就有一万多种,谁能认识这么多?听起来都吓人,好在这些不是都常用,最常用的也就600种左右,600种也不是小数目。对于中药材,要想用药准确、安全、有效,不仅要认识,而且还要会鉴别,能识别药材的质量好坏、是否伪品、假冒品等等。单独说某一个中药如何鉴别还能细致详细的说一说,但是要笼统的说中药如何鉴别,就只能从几方面来说了,再根据不同的药材的具体特点、特征去认识。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古代先贤以及近代、现代专家、学者对中药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我们现在再认识中药有了依据。我就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说一说。性状鉴别中药通常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种类最多的当属植物药,植物药从药用部位来分又分全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管是植物药、动物药、还是矿物药,认识它们,首先还是看性状,就是说最起码从外观上看着是。这就必须掌握常用的中药的性状特点知识,一般常用的中药,药典都有收载,药典对每一种中药的性状都有重点描述,其次,药典不收载的在《中药大辞典》、《#省中药材标准》等工具书中也可找到。最较真的是,有的中药有很多基原,遇到难。中药的来源发展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唐代(618—907),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清代(1644—1911),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中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药大辞典#中药#中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