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守丹田的问题。我在意守丹田的时候能感觉到小腹发热了。另外还有别的现象请明白人看看是怎么回事。 主要是意重了。小腹发热,说明有气感反应,但不应太过关注,任其自然即可;关注太过即有胶滞之象,腹内有物,就是此病。意守丹田,不能死守,妙在似守而非守。呼吸均匀又有窒息感,也是同病,太过关注呼吸的表象,刻意寻求呼吸之深长,转换间就有了憋气的毛病,且呼吸太过用力,才有口干舌燥之感。应自然呼吸,使之若有若无即可。
练气功要意守丹田小腹才发涨但我感觉时间长了不用去意守丹田小腹也可以发涨,是不是熟能生巧的原因?丹田分为上中下三处,初练功着一般只用到下丹田,一般的认为下丹田在脐。
练气功意守丹田吸气可以使小腹发胀但不意守丹田吸气也能使小腹发胀我认为效果是一样为什么要意守丹田呢? 意守丹田是意念活动,是虚拟的。吸气鼓腹是物理,一旦呼气,又会消失
我练老一年的太极拳意守丹田时一般的拳击没有疼痛感,感觉腹部像牛皮一样 感觉会出问题。你才一年基础,应该练松柔。你这种结果,以我感觉有问题。问问你师傅吧。别出偏差了
请问怎么正确意守下丹田? 是意守肚脐下方一点的表面吗,还是下丹田和命门的中间那里,但是我也想不出来圆的丹田形啊怎么办
如何意守丹田? 1、数息法:采用腹式呼吸,观想丹田随呼吸起伏,并默数呼吸的次数。这样可以防止死守,又可以令意念归一。2、观想法:自然呼吸,观想丹田有团光,随呼吸一明一暗;吸气时外界的光涌入丹田,呼气时丹田收缩,把光球压回原状。3、养气法:双手交叠在丹田上,感觉呼吸时丹田的起伏,而意念随心而动,什么都可以去想,不加制止,最终发觉心境一片淡然。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
练气功时意守丹田,具体点来说是意守丹田穴一个点,还是丹田穴一片,还是整个腹部? 中国气功主要讲得就是一口内气的运行。首先要懂的意守丹田和气沉丹田,二者的区别,讲意守丹田多为养生功法,讲气沉丹田多为发力的硬气功。那么意守丹田是意守丹田穴一个点对,还是意守丹田穴一片对,还是意守整个腹部对?这个问题,还是由你现在练功的层次决定的,气功初学者,你的能力只能集中在脐下丹田处的一个点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功法练习,你的能力自然发展到能控制丹田处一片了,如果你的功力还在不断加深,就会出现控制整个腹部。这就看你的道行深浅了。如果你练小周天意念可控制任督二脉,那么练大周天自然可以控制全身的十二条经络了。这种控制能力的大小都是由你的功力决定的。
道家修炼时要意守丹田,上中下三丹田在什么位置?各有何作用? 上中下三丹田各有优缺点。意守上丹田容易得定,但是容易虚火上攻。中丹田适合女人修。下丹田,不容易守,但是守住了容易的得到精气神的原动力。所以建议守下丹田,佛家讲久坐必生禅。只要坚持打坐一定会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