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病有什么表现?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如何?
小瓜虫病有什么症状?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是一种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症状: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
小瓜虫病的流行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病龟体炎出现的小白点与流行情况可初步诊断。镜检方法:取病鱼鳃丝或从鳃上、体表病变处刮取少许黏液,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多子小瓜虫,便可确诊。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病的病因是什么? 小瓜虫病,一直以来都是水产界的顽疾,很多人都说是寄生虫病里的癌症。何以如此?究其原因有三:原因之一:小瓜虫本身结构和生理的特殊性,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掠食体阶段。滋养体阶段是幼虫长成成虫的过程,在鱼体身上3—5天完成,一般外用药物效果不理想。小瓜虫成熟后脱离鱼体进入包囊阶段,在水中2—7天完成多次二分裂(一个小瓜虫经过十次二次分裂可产生1024只小虫),这个阶段小瓜虫有一层厚厚的包囊,百毒不侵,什么药都杀不死。多次二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幼虫进入掠食体阶段,这个阶段幼虫要寻找寄主,很脆弱、最容易杀死,但缺点是这个阶段只有几小时。原因之二:养殖户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的错误,很多养殖户单纯的以为选择一些剧毒药物就可以一次性搞定,殊不知小瓜虫的包囊阶段是百毒不侵的,杀死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处于掠食体阶段的幼虫。这时候养殖户又说了,那我天天杀总可以了吧?结果呢?虫没杀死,鱼先死完了。原因之三:对祖传妙方重视不够和应用不当。一直以来我们的祖先都是很智慧的,针对小瓜虫祖先们的方法是最天然无污染的,具体如下:用辣椒和姜混合熬制浆液,然后全池泼洒,连续使用7—9天。我们的养殖户受不了熬制药液的那份苦和成本。
小瓜虫病是如何引起的? 小瓜虫病的致病原理科学家们还没有准确了解虫体致死宿主鱼的真正原因。但一些现象可以提供一些线索。鳃、皮肤上皮细胞因为虫体的入侵常常增厚,其结果是妨碍了鳃丝对氧的摄入,鳃丝、鳃片的变形也限制了氧气的流通,虫体寄生占据空间也妨碍鳃丝上氧气的通过,这些都对鱼的呼吸形成障碍。鳃上皮的脱离也可以导致鱼体的电解质、营养物和体液的丧失,使鱼体营养失调、渗透体系受到破坏。再者就是细菌和真菌也容易继发感染。多子小瓜虫是一种原虫,由感染鱼或携带虫体的其它生物、器械带入鱼塘。也可随鱼塘的引入水源进入鱼池。成熟的虫体离开病鲤后立即形成胞囊,粘附在鱼池底、壁或其它固体表面,胞囊内逐渐分裂成许多小个体,即幼虫母体,通常一个胞囊能形成2000多个幼虫母体,最后破囊而出,变成感染性幼虫,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人宿主鱼的皮肤和鳃。如果在1~2天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所以小瓜虫实际上是一种专性寄生虫,只有依赖宿主才能生存。进入上皮层后,虫体变圆,成为滋养体,此时由于有宿主上皮层和粘液的保护,一般化学药物很难杀死它们。仅在胞囊期和幼虫期,才对药物敏感和易于被杀死。小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