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崔颢的“黄鹤楼”并非格律诗,“沧浪诗话”却把它评为唐七律之首,有何根据? 别踩沧浪诗话评

2020-10-08知识6

崔颢的“黄鹤楼”并非格律诗,“沧浪诗话”却把它评为唐七律之首,有何根据? 那可能是后人添油加醋拉入律诗队伍的,没有人吹怎么可以居律诗之首,古代诗词专家和现代诗词研究专家有话,诗词的合辙压韵只能占诗词优劣的百分之几或十几。而诗词的立意(立中心思想,)文彩的风流字句搭配,句子的顺畅与句意用运的才能,诗词体裁前呼后应,左右均匀园润高低错落合适,立意出众才气压人。后面才是扳拗句(改病句)不太提倡扳拗句。一首非常出众的诗词不合辙压韵也可以象你所说的是千古流芳的诗词。

崔颢的“黄鹤楼”并非格律诗,“沧浪诗话”却把它评为唐七律之首,有何根据? 别踩沧浪诗话评

崔颢的“黄鹤楼”并非格律诗,“沧浪诗话”却把它评为唐七律之首,有何根据? 严格的说,崔颢的《黄鹤楼》是半首七律,与崔颢斗诗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失粘”的七律,和后来的格律诗相比确实有瑕疵。后人为什么说这两首是七律呢?原因是当时的七律还没有完全定型,下面从这两首诗谈起,说一说为什么《黄鹤楼》这首出律的诗,被称为七律第一?一、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半首是七律,上半首第一句第二句都不是律句,平仄都不符合七律要求,第二联不对仗。这样的写法后来是不能称之为七律的。二、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的这首比崔颢严格多了,唯一的问题是第二三句和第四五句失粘。这种叫做折腰体,勉强算得上七律。三、为什么被认为是七律?黄鹤楼被严羽评价:唐人七律第一。这里不说第一的问题。首先看一下,他为什么说《黄鹤楼》是七律。从严羽文章里可以看出,他对于近体(律诗)的界定并不严格。1.八句不对仗归为律诗: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

崔颢的“黄鹤楼”并非格律诗,“沧浪诗话”却把它评为唐七律之首,有何根据? 别踩沧浪诗话评

《黄鹤楼》这首诗有什么意境? 《黄鹤楼》这首诗,是唐诗中是经典的七言律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也多以《黄鹤楼》为唐七言律诗的压卷之作。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这首诗的意境,有三个方面:一、仙迹渺渺《黄鹤楼》的前两联,是追怀曾经发生在黄鹤楼的仙迹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乘鹤在此休息登仙。《寰宇记》上说:“昔费文伟(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又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过此地(见《齐谐志》)。而今诗人登上黄鹤楼,没有黄鹤,没有仙人,唯有白云悠悠。仙人,象征着长生,象征着能摆脱俗世牵绊的自由,在对古之仙迹的追怀中,暗含着诗人的超脱自我的渴望。二、天地悠悠《黄鹤楼》的第三联,从对古代仙迹的追怀中,转到眼前之景,但见天高地广,草木历历,芳草萋萋,营造出一个天地悠悠的广阔意境。天地越广大,个人就越渺小,个人就孤独,人在天地之间,无所联结,无所凭依。三、人生茫茫正因为人在天地间无所凭依,所以就会思念起故乡,渴望寻找到人与世界的。

崔颢的“黄鹤楼”并非格律诗,“沧浪诗话”却把它评为唐七律之首,有何根据? 别踩沧浪诗话评

#唐人#滕王阁#严羽#杜甫#崔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