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在这里,题主引用孔子的两句话,用来表达孔子的道德观和财富观。然后题主提出问题:传统和现实能融合吗?言下之意:传统和现实有冲突的,即:义和利(及富贵)是冲突的。真的有冲突吗?浅析如下,权作抛砖引玉,供诸君讨论:问题中所引用的两句话都出自《论语》,因为孔子“述而不著”,所以《论语》是后世弟子以孔子语录的形式编撰而成的。因此,从《论语》里,我们很难一下看到孔子对一个具体问题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而只能看到孔子对某一观点的只言片语。基于此,我们想理解孔子的观点或思想的时候,就不能片面、孤立的去理解,而应尽可能把它还原到当时的语境中去。如果没有当时的语境,就应该联系上下文,或者去考察孔子针对这个问题的一贯态度是如何的,这样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篇。在同一篇里,孔子还有一段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君子是不能安享的;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君子宁可泰然处之。由此可见,孔子并不排斥富贵,只是强调了君子。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不能,这是两套话语系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古代,是从阶层划分的。君子指称君臣、贵族阶层的人物,小人指称平民百姓阶层。现实对君子的理解是从道德品质来区分的,有修养通情达理的人是君子,卑鄙无赖人格低下的是小人。所以,这两套系统的融合,必须有一定的交叉点,一定的同类项,才能做到,否则,义利且富贵,对对方来讲,都是浮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实和传统必然是要融合的,因为社会的发展是基于历史,没有传承就不会有未来。我认为孔子作为中国正统思想儒家文化的先师鼻祖,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树立了一套完整体系的道德标准和人格典范,那就是君子的人格。孔子也成为第一位永垂不朽的百代君子,至圣先师,永受后世华夏子孙的敬仰。现代社会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利益、物欲逐渐占据了主要位置,这也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实际变成了完全由资本在运作,很多人为了一个利字,违背道德底线,只为图一时的物质享受。这是与传统儒家思想背道而驰的。儒家文化能经代代相传流芳百世必有其道理,它早在四千多年前还没有物质文明的时代便揭示了穿越千年的警示智慧,完全是贴合了中国的民族性发展而来的,西方的现代物质文明不过区区二三百年,发展至今已导致了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想要继续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审视现实,重拾传统必是躲不开的命题,传统和现实必然结合才能是诸多的社会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什么 孔子说:“具体含义是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下列孔子的主张在今天具有消极意义的是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必然是B了吧.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君子但知公义,小人但知私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钱财,一切有利于己者,皆必为之.君子小人,一言难辨,此以公义私利说其总则而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2017www.wukong.com 京ICP备12025439号-14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203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40-2108 公司名称:。
如何理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根本原因,是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君子与小人是截然不同,完全对立的称谓。君子义字当头,有高尚的品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富贵不淫,贫贱不移,视名利为浮云。而小人,就完全没有道德底线,唯利是图,而且不择手段。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君子与小人在利益面前的最大区别在于,君子于事必辩其是非,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小人于事必计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