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儿就如我们的家

2020-07-20新闻12

“安置点的干部为我们这些转移安置的群众提前就采购好了生活用品、准备住宿地点,及时解决我们在饮食、住宿方面的困难,我们都很满意。”说这话的是望江县华阳镇江调圩的桂金霞,她如今已有73岁,是第一批主动撤离、接受安置的人员。

7月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长江水位上涨迅猛,

长江华阳闸水位不断攀升,并迅速超过历史最高纪录,达到20.43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该镇立即启动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积极组织镇村干部、民兵应急分队迅速转移长江外护圩江调圩内群众。

在明德小学安置点看到,受灾群众分布在7个教室里居住,大家心情平静。“截止到7月18日晚上,除了投亲靠友外,到明德小学安置点居住的受灾群众达83人。”该镇计生办主任、明德安置点工作人员朱成君介绍说。

“这个安置点里老人多、孩子多,还有几位是残疾人。”快人快语的吕绪遥将安置点里的人和事梳理得清清楚楚。

“我们一家4口人自从7月11日住到这里,天天有领导来看望,生怕吃不好、住不好。有个头疼脑热的,医生就在身边,还是共产党好。”82岁陆秀华老人笑呵呵地说:“当时水涨得太快了,我们一点准备都没有。要是没有党员干部及时提醒、帮助转移,我们全家人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现在住在学校里,一日三餐都为我们安排好了,这儿就是我们的新家啊。”

今年93岁的吴学胜是这里的年龄最大的,他已经习惯了安置点里的生活。老人觉得这里有朝夕相处的乡亲,还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舍得离开。

刚刚午睡醒来盛桂莲,头发还有些蓬松就被人喊去打牌了。在这个安置点,不仅有打牌的,还有下象棋的,还有义务有学生复习功课的,到傍晚时分,许多人都会欢快地跳起广场舞。

在教室走廊里,村民季金枝抱着刚15个月大的孩子悠闲地漫步,小宝宝乖巧地趟在奶奶的怀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这些陌生的人群。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刚刚来到人世一年多就经历了他的祖辈从没经过的一场考验,“等孩子长大了,你要教育他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镇安置干部王小苗激动地说。

“开饭啰……”11点50分,铃声与安置点干部胡英的喊话声一齐响着,与此同时,值班干部们开始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通知,受灾群众一个个有序地走向昔日学生们就餐的食堂,不时传来朗朗的笑声。“三菜一汤,有荤有素,餐餐不重样,比家里伙食好多了。而且住在一起的都是乡里乡亲,也不会烦闷。”66岁村民胡云花高兴地说:“共产党就是好,每天还有送吃送喝送医送药,一波接一波,真比亲人还要亲。”

“自7月11日开始第一批转移安置人员以来,华阳镇党委政府共安排了三个临时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近300人,抽调精干力量全力做好这些转移安置人员的饮食、住宿等后勤服务,保障转移撤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镇组织委员、明德小学安置点负责人李兰兰边忙着查房边介绍。

“我们每天安排医护人员对各临时安置室开展2次体温测量巡诊,对过道、走廊、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卫生区域安排2次消毒消杀,保障安置群众的健康安全。”华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江迎胜告诉记者。

“为保障转移安置人员的安全,让受灾群众居得安心,我们明德小学安置点分成6个小组:灾民接待组、安全保卫组、医疗保障组、食品安全组、后勤保障组等,全方位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饮食、住宿、卫生、健康等需求。”该镇司法所所长曹彩霞介绍说。

为了稳定受灾群众情绪,安置点还邀请了专业心理疏导人员,及时到集中安置点,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辅导工作。肆虐的洪水抵挡不住人间真情,临时安置点的笑声赶走了洪水留下的阴霾。

“他们工作很耐心、细致,我们转移撤离的群众很满意,十分感谢他们的付出!”陆大进也是转移群众,却又是志愿服务者,年龄70 岁他,为大家免费理发一上午,他一定有些累,但他脸上挂着脸。(金国泉)

#洪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