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相交流电抗器匝间短路 三相电抗器空载电流非常大是什么问题

2020-10-08知识5

三相并联电抗器发生一相一匝短路时,故障阻抗变化不大于10%,因此要求匝间短路保护要有

三相交流电抗器匝间短路 三相电抗器空载电流非常大是什么问题

三相自耦变压器发生匝间短路怎么确定是那个线圈有问题

三相交流电抗器匝间短路 三相电抗器空载电流非常大是什么问题

做一相短路实验时,对应的是否为三相四线制电路?为什么? 不是。一相短路时只是将该相2113的电压变为0,而其他相5261的电压要根据接法来判断。与中4102性点接地方式有关,1653而与是三线制还是四线制无关。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假设为Y型解法,三角形接法可以通过等价变换变成Y型接法】,A相短路,那么A相电压变为0,中性点电压变为相电压,未接地相的电压变为线电压【很简单的电路推导】,即未接地相电压升高到原来的根号3倍。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很小,允许短时间继续运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中性点的电位始终为0,无论哪相接地,未接地相仍保持相电压。因此单相接地的短路电路很大。以我国电网为例【电压等级均为线电压】110kV及以上电网采用三相三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0~66kV电网采用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380V电网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三线制或四线制与中性点接地方式无直接关系。三相四线制系统中除了三根火线之外还有一根“零线”,而零线的电位未必为0。只有将中性点直接接地后,才能保证零线电压为0。扩展资料:做发电机短路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三相电流的对称性,并结合空载特性用来求取电机的参数,可以判断线圈有无匝间短路。此外计算发电机的主要。

三相交流电抗器匝间短路 三相电抗器空载电流非常大是什么问题

检测电抗器时铁心发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电流过大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而且声音很响。

发电机的电压低是什么原因 发电机输出电压低故障原因 ①发动机(常见的柴油机或汽油机)的转速太低,使发电机定子绕组感应的电势太低。可能是采用非正规厂家发动机导致,也可能是发动机出现故障导致。

三相电抗器空载电流非常大是什么问题 一。线圈匝间短路,二,硅钢片绝缘不好产生涡流较大。

当变频器输入端三相不平衡时为什么要加交流电抗器? 电力系统电抗器的概述与常用分类电力网中所采用的电抗器,实质上是一个无导磁材料的空心线圈。它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为垂直、水平和品字形三种装配形式。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会产生数值很大的短路电流。如果不加以限制,要保持电气设备的动态稳定和热稳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了满足某些断路器遮断容量的要求,常在出线断路器处串联电抗器,增大短路阻抗,限制短路电流。由于采用了电抗器,在发生短路时,电抗器上的电压降较大,所以也起到了维持母线电压水平的作用,使母线上的电压波动较小,保证了非故障线路上的用户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有串联电抗器和并联电抗器。串联电抗器主要用来限制短路电流,也有在滤波器中与电容器串联或并联用来限制电网中的高次谐波。在220kV、110kV、35kV、10kV电网中的电抗器是用来吸收电缆线路的充电容性无功的。可以通过调整并联电抗器的数量来调整运行电压。超高压并联电抗器有改善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有关运行状况的多种功能,主要包括:(1)轻空载或轻负荷线路上的电容效应,以降低工频暂态过电压。(2)改善长输电线路上的电压分布。(3)使轻负荷时线路中的无功功率尽可能就地平衡,防止无功功率不合理流动 。

线圈为什么产生电感,为什么上一匝与下一匝不能视为短路? 任何物体都是有电阻的,通过一定电压会产生电流,符合欧姆定律;而任何导线通过电流都会产生磁效应,同时通过线圈的交流电流,这种效应比较明显。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当时把电流对磁体的作用称为“电流碰撞”,他总结出了两个特点:一是电流碰撞存在于载流导线的周围;二是电流碰撞“沿着螺纹方向垂直于导线的螺纹线传播”。当交流电通过线圈时,在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电路内电流的变化,形成对电流的“阻力”作用,这种“阻力”作用称为电感电抗,简称感抗。用符号XL表示,单位也是欧姆。实验证明,线圈的电感L越大,交流电的频率f越高,则其感抗XL就越大,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上述公式中:f:表示交流电的频率,单位Hz;L:表示自感系数;单位为亨利(H)XL:线圈的感抗,单位为欧姆(Ω)上面的公式表明,当电感系数一定时,感抗与频率成正比,即电感元件具有通低频率阻高频率特性。当f=0时,XL=0。这说明感抗对直流电不起阻碍作用。所有在直流电路中,可将线圈看成是短路。如右图所示的纯电杆电路中,如果线圈两端加上正弦交流电压u,理论证明,在纯电感电路中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U与线圈中电流有效值I之间的。

#三相四线#接地母线#保护接零#短路阻抗#中性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