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夏季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降反升,哈医大四院神内专家为你解惑

2020-07-20新闻16

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 岳金凤 王海娇)总体来说,夏季属于脑血管疾病相对低发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人的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但是,近日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马学玲教授在出门诊时,却发现新发急性期的脑血管病的患者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多,而且大半患者以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为主要表现的脑后循环缺血症状。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夏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降反升?首先我们不难想到近日的伏天高温状态,人们出汗量增加,水分流失增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受阻,对氧气需要量增加,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增加缺血缺氧,从而诱发脑血管疾病;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天气炎热,运动量减少,再加上夏季新鲜水果的诱惑,这“管住嘴迈开腿”口号就抛之脑后,而引起血糖升高;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夏天温度增高,血管会一定程度的扩张,引起血压不稳定,再加上炎热的夜晚睡眠不佳,也会引起血压的波动。

由于今年疫情限制,好多人在冬春两季外出户外活动明显减少,而随着近期疫情有所控制,市民户外活动逐步增加,外出活动后大量出汗,但是由于佩戴口罩,喝水时有些人觉得脱摘口罩很麻烦,因而好多人在活动时饮水量较前减少,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管收缩使血液变粘稠,容易形成血栓。血粘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就会导致脑血栓形成。此外,由于脑血栓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汗腺萎缩、不能很好的通过排汗来降温,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能力减弱,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节自身的体温。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吃了不洁食物后腹泻,也会诱发脑血栓的形成,这些都会引起体内液体流失,电解质离子失衡,造成血液粘稠,加重了脑血栓的风险。脑内后循环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差,一旦出现脑部供血不足时率先表现出相应的临床表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甚至出现视物双影,饮水呛咳。

那么问题来了,夏季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呢?首先我们应该避免暴晒中暑,外出时尽量选择早上或傍晚相对凉爽时候,当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最重要的就是得多喝水,至少每天保证液体量1500ml,这样才有助于脑血管系统的有效循环;同时要注意维持好原有的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例如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此外应该避免温差过大,室外过热,室内吹空调比较凉爽,吃冷饮比较多,这种冷热的变化对脑血管是不利的,合理降温解暑,避免过激;高血压、糖尿病人群都得按时吃药,避免血压大幅波动及血液粘稠;最后还要注意起居有节,保证足够睡眠,清淡饮食,调整好心态,生活规律。

专家简介

马学玲,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六病房,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肌病及周围神经病的研究,在干细胞与脑血管病研究领域取得可喜成果。荣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一等奖(第一名),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厅级课题3项,哈医大院青年基金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发表SCI 9篇,国家核心期刊十余篇,参加发明专利两项,主持软件专著技术1项。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神经系统变性病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知障碍学组委员,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

#心脑血管#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