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非要在“氚–氘”可控核聚变一棵树上吊死,轻元素那么多,为什么不多试试别的呢? 如果一个人跟火箭专家争论,说燃料应该用煤、便宜,而且要用水洗煤,环保等等。火箭专家不会跟你争、如果他跟你一争论,他就输了
氕氘氚哪个更合适来做核聚变燃料? 帮忙点个采纳谢谢:人工核聚变有三种反应,氘氘,氘氚,氘氦3,前两种反应温度基本相同,10kev,后一种是100kev,反应截面是依次增大。
为什么只有重氢也就是氘氚才能作为氢弹核聚变的原料,而地球上含量最大的氕就不行呢? 实际上,氕也可以进行核聚变,不过聚变的概率很低,不能用做氢弹而已,反过来却很适合于民用。依本人之见,氕核聚变在大自然中早已进行了数十亿年之久,但一直被物理学家所忽视。
只有氘氚能发生核聚变,那么恒星核聚变是不是意味着大部分的氢元素都是氘氚? 谢邀!在恒星内部同时进行着氢的同位素氕和氚的聚变反应,氕的含量极低,其中核聚变速度很慢,决定着氢向氦融合的速率,也限制了人类无限使用氕的可能性。在恒星内部,主要进行着氢元素向氦元素的聚变过程。在恒星刚形成时,氢元素中的氕占〉绝大部分质量,当恒星内部核聚变被点燃后,氕核会发生相应的逐步反应。氕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无中子。丰度为99-98%。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 答:A错核聚变是物理变化B对他们都是氢的同位素。
可控核聚变为什么不以氢元素为原料,而已氘和氚为原料呢?氘和氚含量不是更少么? 核物理 时间不多,简单地科普一下: 核聚变的核心机制是强相互作用(strong force)将不同原子的核子(中子和质子)结合在一起。氢原子核是单一质子,质子与质子间的相互。
为什么只有重氢也就是氘氚才能作为氢弹核聚变的原料,而地球上含量最大的氕就不行呢?
只有氘氚能发生核聚变,那么恒星核聚变是不是意味着大部分的氢元素都是氘氚? 首先你问的这个问题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能发生核聚变的不是只有氘氚,只是在人类的核聚变科研实验中使用到的原料主要是氘氚,如果只有它俩能够发生核聚变,那么宇宙中就不会存在超新星爆发。元素周期表里,从氢元素到铁元素都可以发生核聚变,但是到了铁元素这里就不会发生核聚变了,这也是恒星衰败,超新星爆发的原因。自然界中的氢以氕(1H)、氘(2H)、氚(3H)三种同位素的方式存在。氕(1H):原子核含一个质子,质量数为1,丰度为99.98%,氢的主要成分。氘(2H):原子核含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质量数为2,丰度0.016%,用于热核反应。氚(3H):原子核含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质量数为3,丰度0.004%,具有放射性,自然界自然存在量极少。同位素的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也就是说氕(1H)是氢的主要形式,氢中有99.98%为氕,0.016%为氘,0.004%为氚。所以恒星中的氢绝大部分还是氕(1H)而非氘氚,而氚最容易在高温条件下与氘实现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所以它俩也是制造氢弹的原料。在宇宙最开始,星系是H和He的混合体。因为引力作用形成星体,而形成的恒星因为质量巨大,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恒星会向内塌缩,我们知道。
为什么太阳可以利用普通氢原子进行核聚变,人类却只能利用氘和氚? 我们首先要知道氘、氚是氢的同位素。还有就是普通的氢原子也就是氕,是很难参与核聚变的。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核聚变的基本原理:由氢的同位素在高温高压的前提下,聚合成氦,而多出来的中子被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能量一个氘原子核(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一个氚原子核(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相互碰撞变成一个氦原子核(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那么就会多出来一个中子,那就释放掉,产生巨大的能量。其次,我们要知道太阳只是在其核心处有聚变反应,因为哪里是极高温度和压力,再加上巨大的引力约束,满足了产生聚变的条件。这一点是在地球上做不到的,找不了那么强的引力啊。另外说一点,一般大恒星上的氢用完了,就会继续用更重的元素进行聚合反应,差不多一直到铁元素就结束了,之久也就宣告GG了,就变成白矮星了,只有中子星和黑洞,那都是比太阳质量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