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郝隆晒书文言文翻译 肚子 晒书

2020-10-08知识11

别人晒书,他晒肚皮的是哪位来着?魏晋时期的人物,记得在《世说新语》里看过来着,不是阮籍么? 刘义庆在《2113世说世语》卷二十五中记载:原文:郝5261隆于七月4102七日,见邻人皆晒衣服。隆仰卧庭中1653,以腹曝日。人问其故,答曰:“晒我腹中书”。译文:农历的七月初七,家家户户,妇女们要晒衣,文人们要晒书。那天,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平躺着,人家问他干什么,他回答:“我晒书”。郝隆之所以要这样作,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在夸耀自己的才学。在郝隆看来,自己满肚子都是书,晒晒肚皮也就是晒了书。

郝隆晒书文言文翻译 郝隆:人名,西晋一个学识渊博的多才之士。他可谓满肚子学问,一天他袒胸露乳晒太阳,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在晒书。因此郝隆晒书意思是郝隆晒肚皮。。

晒书节的晒书与晒书节 1、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朱彝尊满腹经,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晒字画,就叫作“晒书节”。这是晒书节的一种说法。2、在电视剧《李卫当官》中,人四月四日晒书的事儿,就是把四月四日当作晒书节。3、清人潘平隽在《六月六日晒书诗》中写道:“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我们看到了读书世家(“青毡”),长辈领着子女晒书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4、据史料记载在汉时农历七月七,如果阳光明媚,人们便会拿出自己的藏书进行翻晒,防止虫蛀,七月七这一天也约定俗成地成为了“晒书节”。且据“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世说新语·排调》)可见古人是七月七日才晒书的。也有人把这个故事转嫁到李时珍、郑板桥身上。如说李时珍一生喜爱读书,注重实践,医术高超,救死扶伤尊为“医中之圣”。他的家乡有一名庸医,虽不学无术,却常常假装斯文,购买了许多医书,以此来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节刚过,庸医命家人将藏书统统搬到院子里晒。他。

七夕为什么要晒书 古代,七夕节有晒书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七夕前后,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各家各户忙晒伏的日子。晒伏,寻常百姓晒衣服,读书人家还会晒书。那么晒书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起源于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魏晋时期就有了七夕曝书的习俗。唐宋时期,七月七晒书依然成风。唐韩鄂《岁华纪丽》称,时民间七月七有“暴书策,晒衣裳”的风俗。《宋会要》记载,宋朝仪制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当天三省六部以下,各由皇帝赐钱开筵举宴,为晒书会。每年七夕都在三伏天,气温高湿气重,书籍容易受潮,读书人就选在七夕这一天中午把藏书拿到空场上晾晒防毁损。有一个成语“郝隆晒书”,说的就是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七月七日见人家晒书,他就解开衣扣袒胸露腹躺在太阳下晒肚子,面对别人询问,他说:“我晒书”,以示自己满腹经纶,晒肚皮也就是晒书。七夕晒书的民间故事扬州也有:嘉庆年间,有一位贡生叫汪中的,他蔑视晒书的习俗,因为在阮元家聚会时,受了点甘泉县令的冷落。七夕这天上午,汪中敞开肚皮,躺在四望亭东的通泗街上闭目养神晒太阳。

#世说新语·排调#李时珍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