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美学 文艺美学中对移情解释

2020-10-08知识2

什么叫“移情”,诗歌中的移情有什么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悲伤时,景物也像在叹气。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动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这就是美学所称的诗歌创作的“移情作用”。“移情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中的客观物景充溢着感性生命形态的颤动和美丽,使得诗人眼前景与心中意融为一体,超感性而又不离感性。诗歌之所以会长时期焕发出强有力的艺术魅力,“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移情说”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归纳出四个要点:(一)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二)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三)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四)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朱光潜从美学、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在他的《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几部著作中均有论述。在《西方美学史》中,他梳理了移情说的起源、发展,并探寻这一学说兴起的原因,在《诗论》中,他主要用移情说解释诗中情境交融的境界,在《文艺心理学》中,他把“移情作用”放在。

什么是美学 文艺美学中对移情解释

从文艺鉴赏学的角度解释名词“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些诗句就是采用了移情手法,其中花、鸟、柳絮、桃李、蜡烛,这些本无感情色彩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举陆游《秋波媚》一词具体说明: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四十八岁这一年,他来到当时抗金的前线—南郑,这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上阕写的就是作者在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中面对长安南山登高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阕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则运用了移情手法。诗人先是移情于南山之月,“多情谁似南山月,。

什么是美学 文艺美学中对移情解释

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

什么是美学 文艺美学中对移情解释

#唯心主义#文化#西方美学#美学#艺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