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第三次宜阳之战:秦实力占优却意外不断,秦军凭什么赢最后胜利?

2020-07-20新闻8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秦国初设丞相,任命下蔡人甘茂担任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惠文王在世时,取魏国河西之地,吞并巴蜀之地,又攻占楚国汉中郡、突破南阳盆地,连周天子都前来致文武胙,可谓是战功赫赫。

身为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也不想太窝囊,总想作出点业绩来。

当前,秦国在南方已实现了大突破;可在中原,三晋依然是矗立在秦国面前的拦路虎。从春秋时的崤之战过后,秦国就被晋国挡在了崤山以西,长达三百余年时间。进入战国后,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让国力日益强大,秦人才得以偶尔突破崤函天险,东进中原。但崤函通道依然掌控在三晋手中,对秦国东扩依然是个不小的障碍。

为此,秦武公对新任命的左丞相甘茂说:“寡人想驾车直通三川以窥探周室,就算是死了,功业也将不朽!”所谓“三川”,就是指黄河、伊河、洛河三条河流流域,周王室恰好就在这三川之间。从渭河平原到周王室,这一路上恰好有座大城:韩国的宜阳要塞(今河南宜阳西)。宜阳县城方圆八里,东、南、北三面都是峭壁,而渑池、东西二崤都在其境内,是韩国遏制秦国东进的重要军事要塞。秦武王要想“通三川”,就必须要攻占宜阳!

可是,宜阳会那么好攻占吗?

在秦武王之前,秦国曾经两次攻打宜阳;公元前335年,更是曾经攻克宜阳。可迫于形势,秦国始终未能占有此地,最终还是将其归还给了韩国。宜阳要塞,是韩国黄河南、北两边土地联系的纽带;一旦失去,就意味着韩国河南、河北土地被彻底一分为二。所以自那以后,韩国派驻精兵十万屯积于此,还在城内预备了足够全城人吃上数年的粮食。

秦武王要想再度攻破宜阳,实在是困难重重。

面对顶头上司突然给出的难题,甘茂并没有推却,冷静地答道:“请让我出使魏国,相约伐韩。”

可就在甘茂出使魏国结束后,却突然对副使向寿说:“你回去告诉大王,告诉他:‘魏国已经肯听臣的话了,但请大王还是不要讨伐宜阳了吧!’事成之后,功劳都归于你!”向寿不知甘茂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但还是先回秦国转告了甘茂的话。

听了这话,秦武王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敏感地意识到甘茂似乎有别的顾虑。于是,他赶到息壤(今陕西咸阳市东郊),亲迎甘茂,当面询问缘故。

见到秦武王后,甘茂终于将顾虑说了出来:“宜阳是大县,韩国上党和南阳的财富长年积累于此,名义上是县,其实与郡一样。现在大王背负险阻,不远千里去攻打宜阳,可谓困难重重。魏文侯当年命乐羊伐中山,三年才攻下它。乐羊回国论功时,魏文侯当面给了他一匣子谤书,乐羊看完后再拜磕头说:‘这不是下臣功劳,而是主上之力啊!’现在下臣是旅居秦国之人,您身边又有樗里疾、公孙奭(sì)这些亲韩的重臣,将他们来议论我,大王一定会听信他们。到那时明明是大王欺骗了魏国,可我却得遭受公仲倗的怨恨了!”

樗里疾是秦孝公庶子,号称“智囊”,战功赫赫;公孙奭,虽然不如樗里疾闻名,但也是秦国公族,深受秦武王信任。此二人都亲韩,万一甘茂攻打宜阳之时他们却在秦武王身边说甘茂的坏话,秦武王能不听吗?如此,秦武王就违背了与魏国的盟约,而甘茂也必将遭受韩国国相公众倗的嫉恨了!

甘茂接着说:“当年曾参生活在费(今山东费县西南),有位与他同名的费人杀了人。有人为此去提醒曾参之母:‘曾参杀人。’刚开始,曾参母亲还不相信。可不一会,又有多人来告,他母亲就吓得丢下织布梭爬墙而逃了。如今下臣贤德不如曾参,而大王对臣的信任也不如曾参之母,秦国上下怀疑臣的人却不止三人,下臣真怕大王到时为臣扔下‘织布梭’啊!”

听到这里,秦武王才明白了甘茂的良苦用心。他当面向甘茂立誓:“寡人绝不会听信谗言,请让我和你定下盟约!”

得到了秦武王的当面承诺之后,甘茂这才下定决心,于公元前308年秋率兵前往攻打宜阳。侦知秦国大军前来,韩国国相公仲倗也丝毫不敢怠慢,赶忙增兵二十万援助宜阳要塞。

宜阳城居高临下,本身就易守难攻。如今韩国又派出重兵来援,秦国大军的进攻就更显举步维艰了。为彻底打退秦人进攻,韩国又向楚国求援,楚怀王也派大将景翠率军前来救援宜阳。韩、秦二军在宜阳城下决战之际,一支楚国大军突然北上,驻扎在宜阳城附近的山下,静静地坐山观虎斗!

一时间,宜阳周边局势陡增变数,气氛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场大决战,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周王室。二十多年前,秦人就曾经兵临东周,索要九鼎。这次秦国如能攻占宜阳城,无论是东周还是西周,都随时会被强秦所吞噬。

所以,东周君对宜阳之战的前景极为担心,赶忙询问大臣赵累:“你认为结果会怎样?”赵累也直言不讳:“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

东周君听了,有些不敢相信:“宜阳城方八里,城中精兵十万,外有公仲倗二十万援军,现在楚军也已赶到、伺机救援,秦军必然会无功而返!”

可赵累却说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理由:“甘茂是客居秦国,一旦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无功,就彻底在秦国政坛消失。秦武王力排众议,执意进攻宜阳,万一不能成功,必将深受其辱。因此,我说宜阳一定会被攻下!”战争不但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两国执政者意志的较量。二十八年前,秦惠文王时秦军就曾攻破过宜阳要塞;这次秦武王与甘茂的战争意志更强,怎么会无法攻破宜阳?

不过,话虽如此,可面对内外部的种种巨大压力,秦武王、甘茂二人内心难道就一点都不起波澜吗?

楚国大军一出现在宜阳战场之上,秦武王就大为震惊。当年张仪以商於之地六百里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导致楚国失去了汉中之地,秦、楚矛盾也因此而尖锐化。这次秦、韩决战之际,楚军赶来必然是不怀好意!想到这,秦武王动摇了,打起了退堂鼓。

秦武公的动摇,让甘茂也有些惊慌——这将会令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甘茂赶紧劝说秦武王:“楚军虽与韩国联合,但绝不会替韩国先出兵攻击秦军;韩人也会担心战后楚国别有企图。因此,韩、楚之间必定会互相防备。现在楚军虽说来援救韩国,却声称对秦国没有怨恨,所以下臣知道韩、楚二军必定会互相防备!”楚军虽已出动,却不敢公开针对秦军,足见楚人开战决心确实不强。

听了甘茂这番分析,秦武王这才冷静了几分,暂时打消了撤军的想法。可是,楚军在一旁虎视眈眈始终是个威胁。如何才能确保楚军不会发起突然袭击呢?

这时,大臣冯章又献上了牵制楚国之计:“宜阳城如果不能攻破,韩、楚必将趁我之弊,秦国就将遭受危机!不如许诺将汉中归还给楚国以讨好楚人。楚人如果不主动进击,那么韩军就孤立了,将不会再对秦军构成威胁!”

秦武王也没别的办法,只得依计而行。不过,冯章出使楚国后,在汉中这块大饼的诱惑下,成功地拖住了楚军的进攻步伐。为确保不出差错,秦武王又暗中联络了身处前线的楚军主将景翠,承诺把煮枣(今地不详)送给他,希望他不要援助韩军。

就在此时,秦人想不到的是,周王室居然也帮了他们一次。

在听说秦国一定会攻破宜阳后,东周君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便问赵累:“你站在寡人立场,该怎么办?”

在经历这场决战之后,不管谁胜谁负秦、韩双方都会损失惨重,坐山观虎斗的楚军就必定会成为左右局势的决定性力量。既然如此,赵累认为还不如先去讨好楚军主将景翠:“国君可建议景翠:‘您现在身处高位,战胜,地位也无法再提升;不胜,就必死。还不如等秦攻破宜阳后才进军,秦人怕您趁火打劫,一定会献上宝物;公仲倗感激您为韩出兵伐秦,也一定会献出宝物!’”

楚怀王原本就不想激怒秦国,秦人又献上了重赂,连周王室都派人前来讨好,景翠当然也就乐得清闲,在一边观看大戏了。

楚国的威胁解除,这让秦军彻底放下了包袱。甘茂连忙下令,对宜阳城发起了猛攻。然而,韩国人的抵抗依然顽强无比。凭借险要及坚固的城墙,尽管秦军猛攻了五个月,韩国军队依然坚守着宜阳要塞。

如此长久消耗下去,对秦国必然是极为不利。

见此情景,右相樗里疾以及公孙奭天天劝秦武王撤军,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听着前方传回的战报,秦武王也知道,秦军损失极为惨重,又开始动摇起来。于是,他派人召回了甘茂,说想要退兵。

秦武王的态度会转变,甘茂早就预料到了。他也不争辩,只说了一句:“息壤的盟约还在啊!”听到这话,秦武王猛然醒悟过来,回道:“确实如此!”于是,秦武王坚定地再度增兵,又把甘茂送回了前线!

数月的艰苦征战,已经让秦国军队疲惫不堪。秦国高层对征战宜阳决心的动摇,加剧了秦军的厌战情绪。虽然赢回了秦武王的支持,可在甘茂返回前线后,军心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甘茂三次击鼓命令全军出击,可士兵们都不愿进攻!

看到这种情形,秦国右将军尉提醒甘茂:“您还不动用军法,就一定会兵败宜阳!”

甘茂也知情势极端不利,却毅然答道:“我客居秦国而能得到相位,就是凭攻宜阳赢得了大王喜欢。如果宜阳不能破,公孙奭和樗里疾一定会在国内诋毁我,公仲倗又会在外压迫我,那我就再无出头之日了!请明天再次发起进攻,如果不能攻破,宜阳外城就是我的坟墓!”说完,甘茂立刻集合全军,当众宣布尽出家财来嘉奖那些有功之士。

重赏之下,秦国军心大振。

第二天,秦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攻破了宜阳要塞,还斩首六万!

宜阳要塞一破,秦国东进中原道路上的最后障碍就被彻底拔除。秦武王兴奋不已,亲自随军进入了西周。却不想乐极生悲,在与身边力士比拼举鼎时,秦武王不幸脱手,被巨鼎砸断了小腿,数月后不幸身亡。

秦武王一死,甘茂的后台也就消失了;陷入孤立的甘茂,不得不逃到了齐国。

甘茂攻克宜阳,是秦国第三次攻打宜阳。此前秦国两次攻打宜阳,分别是公元前391年和公元前335年。虽然在公元前335年秦人也曾攻破宜阳城,但甘茂这次无疑意义最为巨大。甘茂这次攻克宜阳要塞后,秦国东进中原的大门就被完全打开,再也无法关闭了。

但从第三次宜阳之战的过程可见,整个战事虽然秦军实力明显占优,却还是意外不断。秦国究竟是凭什么赢得了最后胜利?

为了攻破宜阳,秦国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除了巨大的物资消耗和人员损伤,为牵制楚国,秦国还被迫承诺归还汉中之地。虽然事后秦武王反悔,但秦昭襄王上台后,为缓和与楚关系,还是把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还给了楚国。为赢得宜阳要塞,秦国竟然在南方对宿敌作出了重大让步!

可见,宜阳之战不仅是军事和物资上的比拼,更是秦、韩二国在战斗意志、政治以及外交领域的全面较量。虽然秦国综合国力远超韩国,但如果秦军在任一领域出现短板,宜阳城就绝不可能攻破。

作为战役指挥者,甘茂顽强的战斗意志与化解突发危机的能力,就是战争胜利最为关键的因素。遗憾的是,宜阳之战的大功臣却在政治斗争中失利,最后还不得不逃离秦国,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秦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