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近20年来我国财政政策意义 为了促进长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0-10-08知识16

为了促进长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中长期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内容提要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我国中长期促进经济发展的。

近20年来我国财政政策意义 为了促进长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实行过那些经济政策? 挤出效应”.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很小的“挤出效应”是在我国特定体制下的扭曲结果.2004~至今“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背景:2004年年初,承接上一年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同时信贷规模增长偏快,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其主要表现为:央行每月发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在2004年的头四个月比同比上涨了6.3%、7%、8.3%和9.3%;油、电、煤、运全面紧张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上涨.狂飙的价格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反映了上游行业的热度.这主要是由投资膨胀造成的.这年开始的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开始了新一轮“政绩工程”的基建投资热潮.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由此可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以鼓励投资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通货紧缩的态势也在逐渐淡去,宏观财政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决定,宏观调控由“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过渡到“双稳健”模式.2005年近一年的实践表明,财政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均为稳中偏紧,总体上配合较为协调.2、具体措施:从财政政策来看,2005年财政预算赤字由3198亿元。

近20年来我国财政政策意义 为了促进长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怎样理解我国财政政策 0 八九七十二8972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应有长期准备与长远打算。让政府有效发挥作用,让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发挥作用,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这是此轮。

近20年来我国财政政策意义 为了促进长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1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2015年,中国 经济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2015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制度变迁中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而货币政策的作用则不够理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两。

为什么我国2005年后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 “积极政策”带来高国债高赤字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用高国债、高财政赤字的方法,拉动国内经济。但如果财政赤字长期高位不下,加上一些地方隐性财政风险,就容易诱发财政风险。自2002年起,财政赤字跃居3000亿元以上,并接连创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连续三年,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从中、长期来说,应当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并逐步缩小财政赤字。面对不断攀升的国债和财政赤字,不少机构和学者也一直热烈讨论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淡出的话题。不寻常的2004年面临的问题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在目前形成投资扩张冲动的机制还在,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前三季度,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2.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5.4%。投资的摊子铺开后,运行的惯性很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物价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相当部分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会以成本推动形式传导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去。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也开始“补涨”,涨势高过粮价。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

#财政学#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经济#宏观经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