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形中模具的拔模方向和角度怎么确定啊
塑料模具的拔模斜度怎么取?
塑料模具拔模及分模面问题
设计塑胶件的时候开模具的拔模角度在三维图里面需要画出来吗? 塑胶件的结构设计完成后,接下来就要拔模,接下来就要和模具工程师检讨模具开模,一般外观的拔模角是不能做更改的,内部的结构件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满足模具工程师的要求,一般原则是,公模1度至2度,母模3度至5度,这也和高度有关。拔模完毕还要再检查一下干涉和装配间隙。所以结构工程师要将塑胶件拔完模再交给模具工程师进行开模。
在设计注塑件时拔模角度应该怎么选择?与材料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大侠指教,如果有详细资料更好,小弟深入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后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后,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后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后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于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于开模后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肋骨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