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居高声自远的高有几层含义 谈一谈文学作品抒情手法的运用?

2020-10-08知识8

谈一谈文学作品抒情手法的运用? 在文学创作中,时常会运用抒情的手法。一般地,抒情的手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抒怀;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抒发情感。这两种抒情手法各有优点:直接抒情,往往因为感情浓郁、强烈,感染力很强。但是,如果读者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直接抒情,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直接抒情的运用技巧直接抒情,也可分几种情况:(1)、直抒胸臆:这是指作者或人物形象在文章、作品中直接抒发情感,不用借托,无需遮掩,显得直率质朴,诚挚笃实。(2)即事抒情:这是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寓情于事,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3)即物抒情 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远。间接抒情的运用技巧间接抒情,也分几种情况:(1)寓情于景:就是把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2)寓情于理:就是将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这是一种。

居高声自远的高有几层含义 谈一谈文学作品抒情手法的运用?

夏日名篇《咏蝉》三绝,各自抒发了诗人们怎样的感情?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

居高声自远的高有几层含义 谈一谈文学作品抒情手法的运用?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居高声自远的高有几层含义 谈一谈文学作品抒情手法的运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虞世南的 知了【原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 操。本诗与骆宾王、。

问题:夏日名篇《咏蝉》三绝,各自抒发了诗人们怎样的感情?前言所谓的咏蝉三绝是指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三首咏蝉诗,其中虞世南的是五言绝句,其他两首是五言律诗。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了这三首诗的区别:“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一、清华人语 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张耒注: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馀姚(今浙江馀姚)人。有文名,善书,师沙门智永,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后归唐,与太宗论治要,敢于规谏,新、旧唐书有传。同是托物寓意,虞世南被称为清华人语,何为清华?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褒地胄清华。唐 蒋防《霍小玉传》:“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佳句,时谓无双。清华即门第或职位清高显贵的意思。清华人即清高显贵的人。诗人的语言往往会显示出其不同的社会地位,熟悉宋词的人知道晏殊的故事。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

#艺术#诗歌#虞世南#文化#咏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