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导之以政 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是什么意思

2020-10-08知识10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 《论语》中,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领导,用刑罚来整治、约束,民众只求免于受罚,而心中无羞耻感;用德行和礼制来管理、领导,民众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守规矩了。孔子的这番话,阐述了“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并精辟阐明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孔子认为,用行政命令来治理民众,用刑罚来约束他们,他们中的有些人就会为了免于受罚而偷偷干坏事,一旦行迹败露,虽然被处罚,但内心并无羞耻、悔改之意。学校管理中,没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行不通的,但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也不是万能的。有的校长把自己放在行政长官的位置,习惯于开会下命令、定制度,不主动与教职工勾通,朝令夕改,看上去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实则是一种家长式的陈旧管理方式,教职工对学校并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有这样一个故事,有所学校规定:“凡全体教师开会迟到者,罚款五元,会后交会计室。有一天,某某老师迟到了,会后按学校规定到会计室交了五元钱的罚款。不知什么原因,下次开会时这位老师又迟到了,会后照例去会计室交罚款,不过这位老师这次交的不是五元钱,而是二十元,会计问他为什么交。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随顺,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出自论语哪个章节? 出自《论语·为政》。1、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注释道:方法、手段之义(古本或作\"导。引导、诱导之意。《集注》:\"道,犹引导,谓先之也。以:凭借、用、使用之义。政:政令、政权力、法制之强权机制之义(《孔注》:\"法教也。《集注》:\"法制政令。指各种法令、政令等统治措施。齐:整治。刑:刑罚、对人生部分或全部的自由权利度进行控制等手段之义。免:隐藏、隐蔽、苟免、暂时避免之义。礼:礼义,礼法,礼仪,涵德法双彰之义。耻:惭愧之心,羞耻之心,耻辱之心。格者:格除、格斗、杜绝、修正之义。3、译文孔子说:\"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随顺,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规违法的现象,表面上一派平和。假如,以礼仁之德法双彰的方法、行为来感化人民随德存仁,以礼义之法度引导人们提起相应的礼仁之心,类齐比肩,那么人人都会做到,勇于知耻,且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格除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丑恶心理进而长期保持不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政与德”“刑与礼”的区别在哪里 通句四部分都倒装,正常应为:以政道(导)之,以刑齐之,以德道(导)之,以礼齐之.意思就是:(国家)以政策引导百姓,用刑法使百姓得到治理,用德引导百姓,用周礼使百姓得到治理.其中“政”指国家的政策,“德”指统治者的道德,:“刑”指国家的法律,”礼“指封建道德规范《周礼》

\ 出自《论语21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5261民免而无耻;道4102之以德,齐之以礼,有1653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其实,可以从后面一句明显看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处? ”子曰:“道之以2113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5261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102”出处为《论1653语·为政》。“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规矩,要人民的思想行动,都合乎规矩。老百姓会“有耻且格”,既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又知道正确的做法是循规蹈矩,那就可以知过必改,口服心服。《为政》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扩展资料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而格. 出自孔子的论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谁说的啊,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旦格.”孔子说:“用政治来领导人.用刑法来整齐人,人求免子刑罚便算了,不感不服领导是可耻.若把德来领导人,把礼来整齐人,人人心中将感到违背领导是耻辱,自能正确地到达在上者所要领导他们到达的方向去.”

翻译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