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丙醇的应用于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在选购酱油时需要注意,尽量购买有标注“酿造酱油”字样的酱油,配制酱油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三氯丙醇(配制酱油在生产时会添加一定量的酸水解植物蛋白,酸水解植物蛋白是由大豆经酸水解得来,而大豆等原料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在强酸作用下脂肪断裂水解产生丙三醇(甘油),丙三醇被盐酸(HCL)取代醇羟基而生成氯丙醇。为何酿制酱油不含有三氯丙醇?在酿制酱油的生产过程中,酵母菌虽然能将一部分糖类发酵成丙三醇,并有食盐中的氯离子存在,但在含水的偏酸性环境中,难以形成氯丙酸衍生物,同时在发酵过程中丙三醇又能与有机酸形成酯类化合物,从而减少了游离丙三醇的存在,因此纯粹的酿制酱油如果不添加其它酸水解产品,是检测不到三氯丙醇的,即使有,也属于检出限之下极微量的存在。三氯丙醇在市售酱油中普遍存在吗?卫生防病工作者在2001年-2009年对我国某省市售共220份酱油中三氯丙醇进行监测,检出的样品含量在0.05-11.39毫克/公斤范围内,平均值为0.58毫克/公斤,检出率为57.7%,超标率为7.8%。三氯丙醇毒性如何?关于三氯丙醇的急性毒性,有研究报道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为150毫克/公斤体重,属于中等毒性。有文献报道,工作中清理三氯丙醇储罐导致工人发生急性中毒性肝病。
酱油是怎么做的? 家庭自制酱油:取黄豆2.5公斤、面粉500克、麦麸250克、食盐1.8公斤。黄豆放入容器内加清水浸过20厘米,充分搅拌除去杂质,换水浸4-8小时到豆粒膨胀无皱纹,手指能把豆瓣掐断为度,用清水漂洗几遍,晾干。放入笼屉内在110℃恒温下蒸煮3-4小时,停火焖2小时后留在笼屉内。第二天取出将豆与上述配料混匀装入盆具,料厚3-4厘米,放到空屋的木架上发酵,先开门窗散透水气,再封闭在28-30℃的温度发酵,3-4天后便出现菌丝。这时进行上下翻料,半开窗散去霉气。到用手抖料有粉状飞扬时即变成\"曲。把曲装入缸里,每5千克曲料加入2波美度的盐水5千克,曝晒,使料发酵,每天用木棍拌几次,后隔几天拌1次,2-3个月后用纱布袋榨去残渣即成。
超市里那么多生抽,什么标识的最好呢? 生抽,所谓“抽”,就是“提取”的意思。用传统古法酿造酱油,一缸酱要经过至少半年的发之后抽出的第一道酱油,叫“生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下厨做饭的人,灶台上,橱柜里都会林林总总摆满了瓶瓶罐罐,这其中有不少都是酱油。生抽,老抽,味极鲜,白酱油,蒸鱼豉油,寿司酱油…酱油简直就是调料界的半壁江山。超市里整整一面墙的货架的酱油的品种,更是 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先就生抽,老抽,酱油,味极鲜到底都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就来说一说。什么是酱油?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酱”,在古时候指的是豆酱,面酱。而在近代则说的就是酱油。酱油,是由蛋白质原料(大豆,豆粕)和淀粉原料(小麦,麸皮)发酵而成的一种调味品。从以往历史的资料来看,最初的酱油就是大豆酱的衍生品。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当时的人们就用于鱼,虾,肉,谷等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做成“醢”(hài)也就是肉酱。当时的肉酱比较珍贵,是帝王和贵族的美食,慢慢的,普通人也找到了做酱的替代品-大豆。在两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大豆做酱了。古代制作大豆酱的技艺与今天并无二致。先把黄豆蒸熟,然后加入菌种,盐,香料放入缸内发酵成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