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波尔解释氢光谱的波尔假设 我记得卢瑟福的是行星模型,那玻尔的这个和卢瑟福的有什么区别吗?

2020-10-08知识26

用波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在有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后,人们想解释氢原子光谱,但发现核式结构已经不能解释因为氢原子的光谱是不连续的,用核式结构解释得到的应该是连续的,所以波尔这时候才用了那种跃迁式的模型去解释,其实波尔的这种模型也仅仅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对于其他的他也是无能为力

波尔解释氢光谱的波尔假设 我记得卢瑟福的是行星模型,那玻尔的这个和卢瑟福的有什么区别吗?

为什么原子结构和太阳系结构如此相似?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的质量占据整个原子质量的99.96%。相比之下,太阳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周围也有绕其运动的行星。此外,就像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一样,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也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因此,原子的结构看似非常类似于太阳系的结构,原子核就像太阳,而电子就像行星,行星绕太阳运动,而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然而,这只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误对比,实际上,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完全不同,根本就谈不上相似。虽然电子确实是绕原子核运动,但是电子根本就不存在运动轨道。电子没有确切的位置,只有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概率有多少,它们的概率分布被称为“概率云或电子云”。在电子云密度越大的地方,电子出现在此处的概率就越高。原子的行星模型或者玻尔模型均违背了量子力学中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同时测出电子的速度和位置。相比之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确定的,并且我们可以同时测出行星在任意时间的位置和速度。当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云的形状就像一个球体。如果同时存在多个电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强烈,使得电子云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纺锤形、花瓣形以及更为。

波尔解释氢光谱的波尔假设 我记得卢瑟福的是行星模型,那玻尔的这个和卢瑟福的有什么区别吗?

光的波动性为什么解释不了光电效应? 用光的波动性可更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光电子是由与电子绕原子核周期相近的光同步加速而产生!反而用光子解释光电效应存在三大矛盾:一是为何随频率升高,光电子数反而减少(光电管不适用于X,r射线)。二是光电子运动方向与光子运动方向间夹角可大于9O度,违背动量/动能守恒定律!三是临界频率为何不会随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上升而下降?光度加大或时间延长为何不出现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同时或先后作用同一电子使其成为光电子?我设计了个实验来验证光电效应为电磁场同步加速而非光子作用:光电效应精细化实验方案。可在今日头条和乐乎网上查阅。有条件的欢迎实施!

波尔解释氢光谱的波尔假设 我记得卢瑟福的是行星模型,那玻尔的这个和卢瑟福的有什么区别吗?

既然玻尔对原子模型的解释是错误的,应该是电子云模型,那为什么高中那么多题目在考察玻尔模型? 考察轨道的跃迁之类的 23,217 ? 好问题 3 ? 2 条评论 43 物理学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 22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如果把『适用范围和精确程度有限』的物理模型称为错误的话。

波尔的氢原子理论 波尔理论的三个假设有:① 原子系统只能存在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E1、E2、E3·),在这些状态中,电子绕核作加速运动而不辐射能量,这种状态称这为原子系统的稳定。

波尔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观点正确么 你能提出这2113样的疑问,说明你5261在思考,这样很好!波尔的解释是一种对氢原4102子光谱1653的半经典解释,结合了经典的牛顿力学和“量子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量子力学有很大的启发。由于当时量子力学还处于萌芽时期,没有完备的量子力学观点和解释,实际上连理论都不完备。所以波尔的解释是对氢原子光谱的一种近似解释,当然在当时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对氢原子的光谱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和预测。但是这只是波尔的理论只对单个电子的氢原子有很好的结果,对于电子数多于一个的其他原子的光谱就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完全不准确了。现代量子力学的观点认为,电子并没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而是呈现几率分布式的出现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从大量统计的结果看,呈现统计规律的集中于某些区域,为了方便描述沿用了“轨道”这个词汇。

波尔的氢原子理论 最低0.27元/天开通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wang08论文三大假设如下:第一,轨道定则:假设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而且在这样的轨道上运动时电子不向外辐射能量,因而解决了原子的稳定问题(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做变速运动,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致使电子向原子核靠近,最后导致原子结构的破坏)第二,跃迁定则:在上述轨道运动时,如果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就要相应吸收或放出相应的能量。这个定则很好的解释了原子光谱问题。第三,角动量定则: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必须是普朗克常量的整数倍。这个定则用于判定哪些轨道是允许的。综上所述,波尔理论的三大假设,已经初步显示出量子的威力,不过还带有明显的经典物理色彩,比如轨道的概念,无论如何,这三个假设已经向我们展示出了微观世界不连续的特征。波尔理论的重要性(1)它正确地指出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即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只能取某些分立的值。这个观点不仅为氢原子、类氢离子的光谱所证实,而且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对于汞那样的复杂原子也是正确的。这说明玻尔关于原子能量量子化的假设比他氢原子理论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2)玻尔正确地提出了定态的。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故B正确;C、波尔的氢原子结构模型是建立在几个量子化假设和经典物理观点基础之上的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裂特征,故C正确;D、天然放射线中的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质子转化放出的,故D错误;E、比结合能是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其大小可以表明原子核的稳定程度,其值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E正确;故选:BCE.

我记得卢瑟福的是行星模型,那玻尔的这个和卢瑟福的有什么区别吗? 波尔的模型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三个假设:定态假设,认为电子在一定的轨道上不辐射电磁波频率假设,E=h*频率角动量量子化提出这些假设是为了解决氢原子光谱的问题,虽然氢光谱解决的很好,也能大致解释一些类似氢原子的原子光谱,但是并无法做出准确的计算。波尔的假设是站在经典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的一些现象,强行提出来的,波尔也无法说出其中的道理。要想更深入的理解原子模型,就要完全放弃宏观低俗的运动规律,从量子的角度去思考。

#电子#氢原子#原子结构#波动性#原子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