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鄱阳湖水位的高低,在季节上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围湖造田? 鄱阳湖水位差

2020-10-08知识2

鄱阳湖水位下降了,里面有东西吗 肯定有,历史上鄱阳湖打了很多打仗,而且有不少沉船。

鄱阳湖水位的高低,在季节上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围湖造田? 鄱阳湖水位差

2013年10月中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逼近极枯水位。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 C

鄱阳湖水位的高低,在季节上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围湖造田? 鄱阳湖水位差

鄱阳湖永吴公路建设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最高水位? 究竟是政绩工程还是要保护自然环境特意规划在湖底建设的,枯水期露出水面方便去吴城镇及候鸟保护期,汛期…

鄱阳湖水位的高低,在季节上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围湖造田? 鄱阳湖水位差

鄱阳湖水位的高低,在季节上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围湖造田? 河道形湖泊,季节变化比较大,枯水期只有500多平方公里

鄱阳湖现在水位怎么样

鄱阳湖水位变化原因 随着入出湖水量的吞吐平衡,湖泊的水位不断变化,一般说,随着流域3月下旬进入汛期,湖泊水位开始抬升,7月份达最高水位。此后受长江7-9月汛期洪水的影响,湖泊水位维持至10月开始稳定下降,至次年1-2月水位降至最低点。湖泊和洲滩则随着一年内水位高低周期性的变化,而呈现交替扩大和缩小,形成了鄱阳湖独特的水陆相交替出现的自然景观。

鄱阳湖瓢山水文站实时水位 鄱阳湖:从洪灾到旱灾 鄱阳湖水文局的王副局长告诉记者:“都昌等地的几个水文站今年已经超过了历史最低水位。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连续几年保持低水位,终于在大水10年后跌破历史最低,县城生活用水、渔业发展、蓄滞洪区在微观层面上开始出现了新问题。陈超 都昌县:10万居民用水告急 位于鄱阳湖东北的都昌县城只有10万居民。2006年冬天曾有一天全城停水,当时江西省山江湖区域发展中心的研究员谭晦如正好在都昌县考察,“我到取水口一看,20多个工人正在抢修”。整整一天,将取水的暗渠加深了1米左右,才解决了当时的县城供水。不料,这才是都昌用水问题的开始。2000年之前,都昌县自来水公司的取水口位于都昌港旁边,“那时的取水高度有9米多,要是现在还用,早在2006年就取不到水了”。都昌县自来水公司的经理苏中华说,2000年,都昌县将自来水取水口移到南山,整个取水管道共长1500米,靠近湖水的800米是高1.8米的自流管,湖水顺着这条暗渠流进来;后700米是一条虹吸管,取水高度为7.5米。“一般说,水面高度高于虹吸管道高度1米才能取水,都昌县历史上的最低水位是1979年1月12日的8.62米,按照这个标准,即使降到历史最低水位,我们仍然能够正常取水。2006年底停水时。

鄱阳湖现在的水位、面积是多少? 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米,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的22.59米,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6日的5.90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湖体特征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50~70公里,北部狭窄仅5~15公里。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鄱阳湖水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