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济慈的墓志铭是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扩展资料:约翰·济慈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在济慈青少年时期,他的父母便相继去世。他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夭折)和一个妹妹,但那种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济慈。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拉丁语长诗《艾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
约翰济慈的《夜莺颂》和雪莱的《致云雀》在写作风格上各有何不同之处? 这两歌脍炙人口诗歌在写作风格上并没有区别,都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之作。关于这个时代的诗歌特点很容易查到,你参考一下。但是对于这两部作品。
约翰·济慈作品都有那些?是否可以列举英文名字? 济慈[Keats,John](1795.10.31,英格兰 伦敦~1821.2.23,教皇国 罗马)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马车行经理之子,受正规教育不多。当了几年外科医生的学徒和助手,21岁时完全投入诗歌创作。他的第一件成熟的作品是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1816)。25岁时差点死于肺结核,同年写成了长诗《恩底弥翁》(1818)。在1819年紧张的几个月里,写了许多他最好的作品:几首很好的颂歌(包括《希腊古瓮》、《夜莺颂》和《秋颂》),关于巨人许佩里翁的故事的前两章以及《无情的美人》。大部分发表在里程碑式的诗集《莱米亚》、《伊莎贝拉》和《圣爱格尼斯之夜和其他诗歌》(1820)中。他的作品里充满了逼真的意象、极大的感性美以及对失去的古典世界的光辉的渴望,他的一些最佳作品已列入最伟大的英国传统文学中。他的书信是所有英国诗人所写的书信中最出色的。Keats,Johnborn Oct.31,1795,London,Eng.died Feb.23,1821,Rome,Papal StatesRomantic poet.The son of a livery-stable manager,he had a limited formal education.He worked as a surgeon's apprentice and assistant for several years before devoting himself entirely to poetry at age 21.His fir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