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自重应力?何谓附加应力?二者在地基中如何分布? 自重应力2113是岩土体内由自身重量引起的应力。5261岩土体中任一点垂4102直方向的自重应力,等于这一点以1653上单位面积岩土柱的重量。附加应力是指荷载在地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是使地基失去稳定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通常采用布辛涅斯克理论公式计算。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由于基底压力作用于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上,故也称基底接触压力。基底压力即是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外荷载,也是计算基础结构内力的外荷载。基底附加压力:由于建筑物荷重使基底增加的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基础通常是埋置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的,这个深度就是基础埋置深度。由于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已经完成,故只有超出基底处原有自重应力的那部分应力才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扩展资料:岩体中原始地应力的确定是采矿、水利等地下工程中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课题。岩石应力的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主要是由于岩石材料极端复杂的性质限制了测试与分析理论的发展。地壳表层的岩石多数为沉积岩,层理、层面、节理等地质构造,使岩体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按照有效应力原理,对饱和土,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应力之和,也就是说,总应力分为。
煤柱破坏失稳方式分析 2.3.3.1 煤柱承载能力分析煤柱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载荷作用下,煤柱由于应力重新分布而仅出现变形,但并不产生破坏性的垮落和滑动。采用留煤柱开采,若采出宽度较小,采空区内除直接顶冒落外,老顶一般不垮落,处于整体状态,具有“托板”功能,托住了上覆岩层。此时煤柱上的载荷可由下式计算[68]P=(a+b)γH(2.13)式中:P—煤柱承受的载荷,N/m;a—条带煤柱宽度,m;b—条带开采宽度,m;γ—容重,N/m3;H—采深,m。如果采空区跨度较大,采空区上方形成的垮落和断裂高度较大,冒落矸石较多,顶板移近量较大,可导致采空区冒落矸石接顶。此时,要利用King提出的方法计算采空区矸石承载力。King认为:若煤体一侧未采动,而另一侧为无限采动,则在紧靠煤壁处的矸石不承载,而在采空区侧距煤壁0.3 H处,采空区矸石承受γH的载荷,且在该处与煤壁之间的应力按线性分布计算。所以,只要对有限采动情况迸行叠加,就可求得考虑采空区矸石承载情况下条带煤柱的载荷P'=(a+b)γH-γb2/1.2(2.14)式中:P—煤柱承受的载荷,N/m;a—条带煤柱宽度,m;b—条带开采宽度,m;γ—容重,N/m3;H—采深,m。另外,由于采空区冒落矸石较多,再采用托板。
边角煤、采区内残留煤柱、孤岛工作面等高应力集中区开采前,必须首先进行()评估。 参考答案:冲击危险性
冲击地压指的是什么?冲击地压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井巷或采场工作面周围岩 体,在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 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根据矿岩体应 力状态不同,冲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 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
按破坏的应力集中方式分类东滩矿属于()型。A、煤柱(应力集中)型 B、顶板(应力集中 参考答案:A
110工法介绍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太阳石精神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技术原理常规开采普通锚索采动超前压力原工作面巷道布置下一工作面巷道切顶卸压沿空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高恒阻锚索切顶线采动超前压力主要存在问题?应力集中?压坏顶板及煤层?留设煤柱丢失资源?高应力区掘巷及采动超前压力高,事故多发技术优势?利用矿山压力?利用矿山岩石?形成沿空自动成巷切落成巷帮形成下一工作面巷道?实现无煤柱开采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技术含义(何满潮,2006)针对深部开采复杂地质力学条件,在工作面煤层回采前,采用爆破技术,在回采巷道沿将要形成的采空区侧定向预裂顶板,待工作面煤层回采后,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顶板沿预裂切缝自动切落形成巷帮,既隔离采空区又保持该巷道的完整性,作为下一个工作面的运输巷,从而将传统一面双巷改变为一面单巷采掘模式e68a847a686964616f31333433623830,减小采掘比,实现无煤柱开采技术优点将顶板按设计位置切落,切断了顶板的应力传递,避免了采空区侧煤体受到回采动压的影响,从而保证煤体完整性新形成的巷道处于矿山压力的卸压区,解除了高应力环境的威胁,从根本上避免了灾害事故的根源
简述煤柱下方底板岩层中应力分布的特点及实际意义?未解决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奇虎360旗下最大互动问答社区
煤柱破坏演化过程分析 煤柱受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煤柱的尺寸形态,煤柱所处位置、回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地层结构、地质构造、采区大小、采深、煤层倾角、重复采动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煤柱受力。理论和实践表明,采区中不同位置的煤柱、同一煤柱中不同位置,受力都是有差别的。煤柱最大载荷位置依井田特征、煤层赋存条件而变化,此外采区布置与工作面准备方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尤其在开采时,地层结构上覆托板控制岩层几何力学特征、采区尺寸是决定煤柱承载量大小的关键因素。当采区面积还没有达到使托板破坏时,一方面托板要将其上覆载荷转移到采区周围的实体煤柱上,使得采区内煤柱承受的平均载荷小于原岩自重应力;另一方面由于托板的非均匀挠曲,使得采区内不同位置煤柱的压缩量不一致,亦即受载不一致,中间煤柱受载大于边缘煤柱。当采区回采面积达到使托板破断时,采区内煤柱受力将显现出较复杂的形式,采区中部的煤柱受力要大于原岩应力。煤柱自回采形成直至屈服是一个渐迸破坏过程,从煤柱中垂直应力分布形态来分析,“马鞍形”是稳定煤柱应力分布的典型形态,而“拱形”则是失稳或屈服煤柱应力分布的重要特征。据此,从量变积累到发生质变为标志可将煤柱沿主剖面上的应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