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元朝致仕年龄 乞骸骨和致仕一样吗

2020-10-08知识6

古代致仕制度的发展经历如何?又该如何评价它呢? 大多数国人都会认为先苦后甜是一个人所应该经历的人生轨迹,人年轻的时候就必须多吃点苦,在磨砺中不断成长,等到老了以后才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天伦之乐。而想要达到这种境地,除了个人的努力以外,社会保障体系也必不可少,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退休制度。合理的退休制度能够让黎民百姓拥有努力奋斗的动力,尤其是在“士者为尊”的古代,它更能调动文武百官为帝王服务的积极性,所以当时的退休制度也被称为“致仕制度”,那么下面笔者就带领诸位看客一同走进古代致仕制度。致仕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致仕养老制度就已经存在,比如在《礼记》中有这样描述西周致仕的话语:卿大夫“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注谓“致政,还君事”。“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痒。虞痒在国之西郊”。例如周公致政以后,周成王就让他居住于洛邑并且享受最高级的待遇。到了春秋时期致仕开始制度化,各国官吏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可以主动请求致仕,史称“告老”或“请老”,一旦退休成功,这些官吏就会成为“国老”,颇得百姓尊重。秦汉之际致仕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致仕的条件变成年老或者身体有恙,史称“乞骸骨”,在致仕以后官员会根据自己曾经的职位享受不同的待遇,大多数人享受。

元朝致仕年龄 乞骸骨和致仕一样吗

古代中国人什么时候退休? 延迟退休方案一直被议论得沸沸扬扬,而这个方案迟迟不能出台,也充分这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重大性。中国古代没有退休这个词儿。和退休这个词儿最相近的概念叫“致仕”,也就是辞去官职的意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在古代中国,从事别的行业的人是没有退休概念的,只有当官吃皇粮的人才有退休这回事儿。的确,在农业手工业社会里,生产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做得动就做,做不动就不做了,没有工资可领,当然也谈不上退休,这个和现在我们的农村是一样的。“七十而致仕”是一种习惯法那么,中国古代的官员是什么时候退休呢?据《礼记·典礼》记载,在西周的礼制中,已有“大夫七十而致仕”之礼。其后历代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限,只是到了明清两代,情况才出现了一些变化。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70岁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等于终身制了。“七十而致仕”只是一种习惯说法。实际执行中,过了七十还在岗位上的大有人在,而不到七十,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工作,也会准许退休。杜甫有诗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其中的“老”和“病”,正是官员退休的两个主要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曾发出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

元朝致仕年龄 乞骸骨和致仕一样吗

乞骸骨和致仕一样吗 不一样。古代官吏2113自己辞官5261时,常称为“乞骸骨”,意思就是让死后自己4102的1653骨骸回到故乡,让自己可以葬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而致仕相当于现在的退休,在古代官员当官也有年龄限制,当官员的年龄到达这个退休年龄的时候,就会退休回家,也就称为“致仕”。拓展资料退休一词,最早见于唐宋,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复志赋序》中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一句,《宋史·韩贽传》上也说:“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官员退休后,国家为了使其老有所安,还会发放一定的退休金,金额的多少与其官职、功绩和皇上的恩宠程度有关。古代虽有关于退休的制度,但制度归制度,许多时候,各朝皇帝们都颇有弹性,并不怎么按制度办事,官员到了退休年限,皇帝照样强制延迟。如元朝的郭守敬,年逾古稀屡次申请退休,但就是得不到批准,最终86岁时死于任上。这样的例子在历朝历代比比皆是。

元朝致仕年龄 乞骸骨和致仕一样吗

元朝的时候有什么著名的汉族大臣吗? 1、刘秉忠刘秉忠(1216年-21131274年)5261,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4102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1653市)人,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2、史天泽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3、许衡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衡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

古代职官有年龄限制吗 有。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唐代时,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也就是说他的《复志赋》是退休回家后写的。官阶越小,退得越早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据《礼记》记载,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其后历代都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限,唐朝规定:“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而古时候平均寿命不长,70岁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等于终身制了。到了明清两代,才逐步改为60岁退休。特别是到了清朝,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皆根据职务大大提前了:“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官越小退得越早。这与两宋时期文官年满七十退休,武官则可延长10年到80岁退休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对退休年龄有具体规定,但也有很多例外,因为皇上就是苍天,圣旨就是制度。比如元朝的大天文家郭守敬,年逾70后屡次申请退休,但皇上就是不准,结果86岁时,卒于知太史院事任上。真的是。

“致仕”是什么意思?

元朝为什么那么快就灭亡了? 转帖于百家号-轩记历史:影视剧中蒙古帝国的蒙古人凶神恶煞,耀武扬威。四等人制度蒙古人位列第一,高高…

#刘秉忠#中国古代史#历史#元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