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大泽乡,一个叫陈胜的人喊出了这样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此,一批又一批不甘命运的所谓"底层人士",开启了对命运的挑战。他们以乱世为契机,白手起家,拼了命的往上爬。然而,大多数人都倒在了路上,只有少数人走到了最后,横扫群雄,鼎定天下,成为一代开国帝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白手起家的帝王,最为著名。他们分别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以及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汉高祖刘邦,原本是沛县的一个只能管十里地的小亭长,岌岌无名,无才无德。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亭长的身份,他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但是,谁能想到,在秦末乱世,这位已经年近五十的"老混混",短短几年时间便成长为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之敌",并击而败之,最终取得了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王朝的开国之君。
汉光武帝刘秀,一个在南阳种地的农民,虽说顶着皇族后裔的名头,但却名不副实,一介布衣。但在那新朝乱世,他却成为了最为耀眼的明星,得陇望蜀,横扫天下,开创东汉王朝,再续汉室基业,成为一代中心之主。
明太祖朱元璋,三人中起点最低的一个,刘邦好歹也是沛县的亭长,起兵时也有着沛县那群人辅助,一开始便拥有了自己的班底。而刘秀这个皇族后裔的名头,怎么说也是一个优势,而且还有个名望很高的大哥,两兄弟在南阳颇有号召力。
只有朱元璋,一无所有。其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没钱上学读书,只能给人家放牛,可以说连做混混的资格都没有。甚至于后来父母死后,朱元璋都没钱给他们买棺材,更没地安葬他们。在那个乱世,为了吃口饭,朱元璋只能跑到庙里去当和尚,云游化缘,乞讨为生。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乞丐和尚,终结了元朝,并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重新建立起汉家王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之君。
这三人,每一位都堪称一代传奇!而他们如果撇开际遇、人情这些外在因素,单论个人的优秀程度,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无疑是最为优秀的一个!
无论文武智谋,刘秀都要强于另外两人,毛主席都曾评价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咱们不难发现,这三人在打天下过程中,都是有着众多人才辅政。比如刘邦文有萧何,武有韩信,谋有张良。他自己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朱元璋也有徐达常遇春为其攻城拔寨,刘伯温李善长为其运筹帷幄。至于刘秀,同样也有云台二十八将,以及伏波将军马援这样一大批人才。
但与前面两位不同的是,刘秀的个人能力绝对不比他手底下这些人差,甚至于说还要强于他们,他绝对是那个时代才是当时最优秀的将军。如果不是因为皇帝这个身份,武庙十哲,定有他的位置。
在他还没当上主公的时候,可以说是战绩显赫,特别是昆阳一战,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刘秀是首功。
昆阳之战,刘秀所在的绿林军仅仅九千人驻守在昆阳,而王莽的新军却有四十二万大军直扑而来。兵力对比如此悬殊,众将都认为敌人兵力强大,昆阳孤城难以抵御,不如放弃昆阳退守荆州。刘秀却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理由,说服众将固守昆阳,自己则亲自率领十三骑出城去求援。
虽然刘秀带回数万援兵,但事实上,敌我力量依旧悬殊,可是刘秀丝毫不怯,亲自三千敢死队,冲入敌阵,直击敌人指挥中心,杀死新军主将王寻。而王莽军失去主将,群龙无首,军心大乱,刘秀带领绿林军趁势掩杀,王莽军就此溃败。这一战,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
此战之功,不输于项羽之彭城,谢玄之淝水,刘秀绝对算得上是一代名将。
相较而言,刘邦无疑是最差的了,因为人家朱元璋好歹军旅出身,能成为郭子兴的女婿,军功必不可少。而刘邦当初彭城一战,他刘邦手底下有着56万的诸侯联军,可是却被项羽以三万人马给击溃,近乎全军覆没,连父亲和妻儿都成为项羽的俘虏。
不得不说,刘邦实在是不适合打仗!
在治国理政方面,刘秀的"光武中兴"无疑是三人之中成果最大的一个。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刘秀并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在坐稳天下后,通过残害开国功臣来巩固其政权。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并且招揽大批文吏入朝。
正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也就是指的刘秀这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