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身,翻译?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表达了儒家怎样的观点?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②,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③,小人穷斯滥矣④。(《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二章》)①莫能兴:谓卧床不起。兴:起。②愠:含怒;怨恨。③君子固穷:谓君子虽处穷困之境,仍能操行坚贞,固守道德理想。④滥:过度,无节制。言小人一穷困就无所不为了。这种观点应该提倡,穷者不坠青云之志,不为二斗米折腰,不食嗟来之食。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怎么样养成的?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这样养成的:学做君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君子的理论,临摹君子的风雅,比照君子的思想,修炼君子的人格。君子之上有圣人,然而能做到圣人的,试问千百年来又有几人,就连“孔圣人”也只形容自己“圣则丘弗知,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我不是圣人,我只是个博学多识的人罢了)圣人难做,但君子不难做,君子亦是凡人,会犯错,会迷失,因此在修炼做君子的同时,我们并不应该惧怕出错,而是要做到时刻反思,审视自我,才能修成真君子,面对真挑战。孔子告诉我们,君子也要有三件事要警惕戒备:年少时,血气还不稳定,这时要警戒自己不要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这时要告诫自己莫要争强好胜;到年迈时,血气衰弱了,这时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人生的各个阶段,人的身心状态不同,他考虑问题、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都不同,因此,每个人生阶段需要着重注意的方向也不同。君子还应对三件事保持敬畏之心:天命、高位有道德的人以及有德行的人讲的话,如果不知天命,不可能成为君子,对道德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就像终身学习一样。君子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也要全面深刻:看的时候,考虑自己究竟。
高中语文必修5 论修身 全文翻译及每小节主要内容。很急。 1.第一节主要内容: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第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第二段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第三段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第四段话(“在陈绝粮”),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第五段话(“原壤夷俟”),以一段尖锐的语言和一个形象的动作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嫉恶如仇的君子形象。2.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谈修身的方法—内省。第一段话(“不患人之不己知”),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第二段话(“君子求诸己”),以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应自强、自省。第三段话(“宰予昼寝”),以“朽木”“粪土”两个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觉悟,不。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怎么样养成的?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易经》《诗经》等古籍已经开始使用“君子”一词,“君子”原是指发号施令,治理国家的人。在孔子那里,君子与贤者、圣人、士人等有相同之处,都是指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人。《论语?述而》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他还常把君子与小人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对比的存在。比如“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君子人格”是《论语?宪问》中孔子提出来的:“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君子之道”有三方面,我未能做到。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睿智的人不会迷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至少应该具备仁、智、勇三种品格。结合《论语》与儒家其他典籍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我认为一个君子人格的培养,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孔子主张要“仁者爱人”,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可能具有君子人格。国君要爱民,实施仁政;普通人要爱人,有爱他人之心。“让世界充满爱”就是真正的仁德之心。君子要有智者之脑。孔子认为君子要“知者不惑”,就是指人要有睿智才能不迷惑,才能够在大千世界中辨明是非。一个没有辨别之力的人不是睿智之人,没有睿智难免在生活。
高中古诗词大全 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2113寒秋,湘江北去,橘子5261洲头。看万4102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1653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二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一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三 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四 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五 八声。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表达了儒家怎样的观点? 先交待一些背景情况。根据史书的记载,孔子在鲁国被疏远之后,开始周游列国寻求实现政治抱负政治理想的机会,这一走就是十四年,去过的国家也不少。但所到之国要么国君昏庸,要么国力太弱,都难以达到孔子的理想标准。有一次,孔子带领子路等一批弟子到了陈国,大家饥肠辘辘困顿不堪。子路性子比较直,对这种状况很不满意,因而对孔子的行事和主张就产生了怀疑,于是就直接跑去质问孔子。这一段对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表面上看,这里讨论的是君子和小人区分的问题,但在更深的意义上,它涉及到儒家关于为学的理解。在《论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区分过为人之学和为己之学。简单地说,为人之学是把学问当作一个谋求个人私利的媒介,为的是赢得他人的赞许。但为己之学不同,它是切切实实地将学问进行内化,用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促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得圆满完善。为人之学当然是小人之学,为己之学自然是君子之学。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国乱识忠臣”,为人之学和为己之学的区分在个人遭遇。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怎么样养成的? 君子本意是指帝王。孔子时把人分为三类,君子,小人和奴隶,君子才成了上层人物的称谓。要小人向君子学习,把君子作为楷模。如何养成“君子人格”和如何培养“富人思维”的问题性质是一样的。人们崇拜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做梦都想成为那样的人。孔子提倡庶民教育,君子就成为了榜样。君子的品德,气质,作风都是学习的内容。要学习君子坦荡荡,改掉小人长戚戚恶习等等。充满了对小人的蔑视和厌恶,至于奴隶更不足挂齿从不提起。那么君子的性格,人品真的能学到。君子要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杀伐决断这是小人能做到的吗。那是用权势喂养出来的。孔子要君子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穷苦人能否做到吗?孔子也知道,温饱后知礼仪。只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原来孔子知道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只不过是吊胃口的心灵鸡汤而已。周朝以前只有官学,专门培养统治者,现在也有很多贵族学校,多数人也成为不了统治者或贵族。现在不少贫苦百姓接受鸡汤思想,父母做牛做马却培养了不少富二代。长大成了巨婴,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自己也充满了彷徨和痛苦。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才是应当做的。没坐过飞机,没打过高尔夫球就不会懂那里边的规矩,没吃过猪肉,见见猪走当然好,但那不可能是。
在陈绝粮的译文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处:出自《论语·卫灵公》后面子路又问:人们不信任我们,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不信任我们,恐怕是我们还不够明智吧?孔子说:“仲由啊,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哪里还会出现伯夷、叔齐的遭遇呢?颜回说:“弟子看来,夫子的主张最为广大,因此,天下没有哪个地方能容纳。虽说是这样,夫子还是锲而不舍。提不出治国的办法,那是君子的耻辱;提出完备的治国方案,却不受重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能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能容纳然后才能看出君子。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孔子离开陈国的时候,吴国已开始向陈国发起进攻。由于陈国一向尊楚君为盟友,陈国有难,楚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楚昭王亲自率领军队,驻扎在城父(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