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炭气凝胶的简介 碳气凝胶

2020-10-08知识11

超轻气凝胶“碳海绵”为什么没有像氦气球一样在空气中上浮? 因为你看到的气凝胶的密度不是它们的真密度,而是表观密度。比如某种叫做“碳海绵”的气溶胶的密度是 0.16 mg/cm3,空气密度大约是它的7倍,看起来它应该漂浮在空中的呀。我们先看看碳海绵的这个密度是怎么来的:将碳海绵放在真空中称重,然后除以表观体积。问题就出在这个表观体积上,气溶胶内部是有很多孔隙的,表观体积反映的不是气溶胶的真实体积,因此才会出现密度比空气小的情况。如果知道气溶胶的真实体积,进而算出真密度,那么就会发现,它还是比空气的密度大。气溶胶放置在空气中时,空气会填充里面的孔隙,所以想让气溶胶漂浮在空中,得真密度小于空气才行。

炭气凝胶的简介 碳气凝胶

碳气凝胶硬度达到多少? 仅有0.16kg/m3,是密度最低的固态材料。“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干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因而密度极小。2012年底,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为0.16kg/m3,是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虽然看上去“脆弱不堪”,但“全碳气凝胶”在结构韧性方面却十分出色,它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此外,“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炭气凝胶的简介 碳气凝胶

炭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炭气凝胶的制备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形成有机凝胶、超临界干燥和炭化。其中有机凝胶的形成可得到具有三维空间网络状的结构凝胶;超临界干燥可以维持凝胶的织构而把孔隙内的溶剂脱除;炭化使得凝胶织构强化,增加了机械性能,并保持有机凝胶织构。(Super-critical drying)超临界流体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是Kistler S.S开创的。超临界流体无汽液界面而兼有液体和气体性质,具有特殊的溶解度、易调变的密度、较低的粘度和较高的传质速率等特点,因此干燥过程中可维持凝胶结构。超临界干燥介质多采用醇类等有机溶剂,由于其易燃易爆及Air Glass实验室的事故,迫使研究者开发新的干燥介质。Tewari P H等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干燥介质,降低了干燥温度,提高了安全性,干燥时间较长。但多采用CO2干燥介质。RF气凝胶的密度范围0.03~0.60g/cm 3,比表面积350~900m2/g.典型孔隙尺寸小于50nm,网络胶体颗粒尺寸3~20nm,暗红色透明。RF气凝胶在惰性气氛或真空条件下炭化得到玻璃状炭气凝胶。在炭化时,升温速率和气氛对炭气凝胶性能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炭化收率不大于50%。但炭气凝胶基本继承了RF气凝胶的织构,这归因于经历的炭化是。

炭气凝胶的简介 碳气凝胶

碳气凝胶的制作简便 形状、尺寸可任意调节,大规模制造成可能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碳海绵”:它们大的如网球,小的如酒瓶塞。在电子显微镜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就像体育场馆等大型空间结构,用钢筋做支架,用高强度的薄膜等做墙壁,材料整体既轻且强。课题组博士生孙海燕说,“在这里,碳纳米管就是支架,石墨烯就是墙壁。在已报道的成果中,高超课题组制备的“碳海绵”仍是最轻纪录保持者—可达到0.16毫克/立方厘米,低于氦气的密度。相关论文2013年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但课题组对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兴趣不大,“‘轻’并不是它最大的新意所在”。高超解释:它的价值在于其简便的制备方法,以及材料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能。科学家介绍说,气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让其保留完整的骨架。在以往制备气凝胶的案例中,科学家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导向法。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后者能产生有序的结构,但依赖于模板的精细结构和尺寸,难以大量制备。高超课题组另辟蹊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将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冻干,便获得了“碳海绵”,并且可以任意调节形状,令。

#气凝胶#全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科普#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