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居高声自远 清华 难度较大的材料作文题: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2020-10-08知识5

难度较大的材料作文题: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从各个不同角度看一个事有各种不同理解和诠释。横看成岭侧成峰。蝉又名知了,

关于天鹅的古诗有哪些?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什么意思 “居高声自远,非2113是藉秋风”的意思是:蝉5261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4102依靠秋1653风。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拓展资料】全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赏析: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

何为“咏蝉三绝”? 三绝是:蝉虞世南垂纬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蝉》写出了蝉的什么特点

#唐朝#咏蝉#虞世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